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中极具天赋的维特根斯坦所说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地面步行,大有缄默平实之风;云端跳舞,却含好高骛远之气。由此可见,求实谦卑,是做人的不二法门。
既然如此,到底是先求实还是先谦卑呢?我认为求实应首当其冲。
东汉时期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说,讲的是一个名为陈藩的少年把屋子弄得脏乱不已,却不知打扫的故事。为此他受到了父亲朋友薛勤的批评,而他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却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的话自然是一语就中!一个人如果连一屋之乱都收拾不了,何谈扫天下?求实好比是一座大楼的地基,当一座残缺的地基立在一片平坦的阔野上时,哪怕上层建筑所用的材料有多么的坚固,这座大楼无异只是一支建不起来的废墟。可见,一个人有了求实之风,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建国初期,慌乱多年的中国大有百废待兴之势,《沧桑十年•序》中说:“‘文革’浩劫才过去二十年,人们已经淡化了……我们许多人的血白流了,应得的教训白白放过了。”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相似历史背景下的“大跃进”。当时的人们在社会主义激进风气的鼓动下,竟企图一蹴而就,由此就有了“三年赶英,五年超美,十二年实现共产主义”的口号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样荒唐而不切之际的“硕果”。“大跃进”带给中国的,不是日益飙升的GDP,也不是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反而是逆浪潮而后退的中国。这种不脚踏实地着眼于现状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可以理解为不求实呢?可见,一个国家有了求实之风,才能稳步发展,走向富强。
古代陈藩“不扫一屋”和现代中国的“大跃进”的对事态度可以看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求实,一个庞大的集体更是如此。求实是做人的基础,是成事的前提。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这句话出自泰戈尔的笔下,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成绩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也不一定必须要有多耀眼。他用一支微不足道的写作工具,成就了一代文学骄子。
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谦卑会使人伟大,相对的,伟大的人也会因不谦卑而落得尽失江山。拿破仑不把反法同盟军的主将威灵顿放在眼里,说:“威灵顿有什么了不起的,败军之将。我用不到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干掉他。”然后此话一传出,军队上一下一片骄狂,结果法军全线崩溃。
拿破仑是欧洲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为了政权而嗜血,一挥手便是一场腥风血雨,然而却败在了“谦卑”二字上,与中国的大画家徐悲鸿有着极大的差别,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拿破仑因不把随时会要了自己性命的对手放在眼里而失败,徐悲鸿因不讲求人要有傲骨而名扬世界,相形之下,可以看出谦卑是做人的准则,是成事的关键。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可谓是朴素至极,他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求实是做人的基础,而谦卑则是做人应有的准则;求实是成事的前提,而谦卑的成事的关键。求实和谦卑是做人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