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资讯  > 作文大全 > 高中 > 高三

《红与黑》读后感(10)

2018/12/27 22:20:55 人气值:

字体: 1200字以上      体裁: 读后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司汤达的代表作。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作家”,也是在法国美学领域里,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理论的第一个作家。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在于连十九岁那年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和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后被迫到神学院投靠神父。后来在教派斗争中神父失败,于连也不能继续留在那里,于连又被介绍给宫廷大臣当秘书。从此,于连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于连十分能干,受到侯爵的赏识,为他发了勋章,于连因此参加了贵族们的反动会议,甘愿为贵族效劳。与此同时,于连也得到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爱情,并迫使侯爵承认他们的结合。正在这时侯爵的政敌想方法让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侯爵接到信后断然否定了自己女儿和于连的关系。于连气愤之极,枪击了市长夫人。尽管玛蒂尔德等人竭力营救,于连任被判处极刑……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及最终的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近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小说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全书最耀眼、也在文学史上着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着笔于人物心灵的跟踪的手法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正是突出了于连处在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心理历程,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所以他日后能跻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在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的。他因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他想要拥有尊贵的地位,众人的钦羡。为此,他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卑鄙、虚伪的手段,这一切都使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内心还保留着真、善的一面,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陷入深深的自责。因此,他的计划又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不难发现于连的这种幸福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的,是为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际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反而使自己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感受不到踏实、安定,仅仅是自己告诉自己感觉到“快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就像“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就是想紧接着应该怎样制定并实施下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暂时的满足,暂时的安慰,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迷失了自己。当他得知德·莱纳夫人的一封揭发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把他历经千幸万苦打开的通往上层社会的门无情的封锁时,他想到了报复,他选择了最直接、却又最愚蠢的方法——结束了德·莱纳夫人的生命,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在监狱中的那段时间,使于连想了很多,他从自己禁锢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从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灵魂的重生。他脱下了往日一切伪装的面具,找到了迷失的自我,也找到了最真实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对死亡,安静的等待死后的再一次轮回。

作为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望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大概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对于书名人们曾经也引起了一番争论,通常,人们认为书名中的“红”是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黑衣。也有人认为,“红”是德·莱纳夫人的鲜血,“黑“是玛蒂尔德的丧服;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我想红色是否还可以象征于连对人生的不懈追求,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真正价值的生存状态吧!

在社会现实重重阻碍而又想要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缩或是反抗。那些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缩者,他们享受着平庸的生活,最后却难逃社会进步被淘汰的命运。能不断地树立人生目标、决心要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显然使不欢迎虚伪的言行、卑鄙的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

我想,在人们一味的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于连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时,是不是也该想想于连的反抗精神。

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戴着脚镣跳舞”的同时,培养适合自己的“反抗精神”。

相关资讯

  • 送走你,平静地

    1月28日阴雪今天一切新年将至的喜庆都与我无关,我是游走了心的流浪者。爱猫既死,纷扬的雪花也要来祭它。时隔一年。那个五月二十八日我送走了最要好的伙伴,我甚至不愿叫它伴侣动物——这对这份全心全意的情感实在是有辱神圣的,就让我用朝圣的虔诚,一抒悲恸,来祭奠它的儿子。十一月,我还带它去医院呢。瘦弱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它在我怀里拼命挣扎,连指甲也深深扣入我的手臂。一个陌生人也抱着他的猫去看病,他极感兴趣地凑

    2018/12/27 22:29:50
  • 我是文字爱好者

    现在是2008年九月29日凌晨两点钟。睡前总想写点东西来刻画下此时此刻的心情轨迹,因为内心深处有着不安的恐惧,生怕早晨一觉起来,某些情绪会突然跑掉。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我的身上,很多次,脑海里突然有要写下某段文字的冲动,可是懒惰占了上风。暂且搁置,当再次想起的时候,那种感觉早已经不在了,甚至那些当时冲动着的文字几乎已经被遗忘地一干二净。我是个十足的夜猫子,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却呼呼大睡。我喜欢夜,在

    2018/12/27 22:29:50
  • 写在高二结束的日子里

    小学时代的回忆已随风飘逝开始变得渐渐的模糊,初中时代的回忆依稀只记得些许轮廓,高中时代的回忆,喜怒哀乐就在眼前,然而、转眼之间,我们就到高三了,不出一年的光景就将离别……而我永远记得你们,永远的young for you——题记高二、我此次短暂人生旅程的一个美丽景点。在这里,停留了一座春秋,我获益良多:倍感过集体的温暖、学习了丰富的知识、体会在苦乐交织的浮生、收获了真挚诚恳的友谊。。。所有此些,都

    2018/12/27 22:29:49
  • 写给那些始终一个人的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喜欢上一个人的生活,爱上了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望着天空发呆,我知道偶尔我也在幻想我的爱和等待。-一个人的时候,很怀念那些流逝的青春流逝的梦,还有生命中的那些色彩斑斓的过往。尽管有的已经过去了很久,即便有太多的不忍回眸。但有些事情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时候再一次想起。-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对着电脑当日记本,或许这辈子真的就是一个喜欢幻想

    2018/12/27 2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