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983年参加工作,那时,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东方睡狮已渐苏醒,中国迈开了前进的步伐,但是,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没有改变。父亲的工资也只有46元,每月被扣除15元伙食费之后,也就只剩下31元了。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在总工会的职工学校里谋得业余教师的职位。每次上课来回要走十里路.买辆自行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那时买一辆自行车得150多元,也就是父亲积攒半年的工资才能实现这个理想。父亲性子急,半年是断然不能等的,就“寅吃卯粮”吧,于是,他分别从三个同事那里借了点钱,大家给凑了150多元。父亲喜滋滋地去百货公司,人家却冷冷地跟他要“车票”,没办法,父亲只得“望车兴叹”了。过些日子,父亲学校的一位老先生通过学生家长弄了一张“车票”,买了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从此成为父亲的朋友,与父亲一起穿梭于热闹的街市,来往于单位和职工学校之间,方便了出行,还解决了一些经济困难。
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车子渐渐地老了,全身没有了光泽,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脱落了,车铃也锈迹斑斑,消失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响声,属于它的光鲜时代已经悄然逝去。每每和父亲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惭形秽的样子,甚至有时闹起情绪来,不愿伴父亲出门,不是松动链条,就是不鼓“勇气”。父亲想,它大概是不想见到那些“风驰电掣”般的电动车、摩托车吧。这时父亲每月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元了,学校也发展了,将高三年级从拥挤的城内搬到开阔的郊野,家住老校区,来往上班也有二十里路,每天来往数次,也太累那只老“飞鸽”了。于是,父亲就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还很流行的重庆嘉陵摩托车,从此,老“飞鸽”就光荣退休了,那是2000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