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对由今年高考作文题引起的一片叫骂声并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只有好作文差作文之分而无所谓好题目差题目,天下考生,同题同苦同乐,公平异常。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一演员声情并貌的朗读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落泪,事后却发现那演员读的仅仅是一份菜单。作文也一样,即便是再八股的题目,你也必须无条件地写好它,惟有如此,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漫骂永远无济于事。
具体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将从审题,选材以及谋篇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一、审题
尽管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总体趋势是淡化审题,尽量不在审题这一关为难考生,但每一年总有相当一批考生栽在审题上。并且阅卷老师长期的惯性促使他在评阅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审查的就是你的行文是否扣题,如果偏离了题意,即便你再清洁的卷面,再漂亮的文笔,再高深的立意,也永远上不了一类作文(49分以上)。
话题作文的审题往往由四方面的内容构成:材料,材料的说明语,话题以及限制性条件。其中材料以及材料说明语隐含的信息最容易被人忽视。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材料即为智子疑邻这寓言。这寓言给我们提供了三点有效信息:1、在文中的富人眼里,亲(儿子)的识见是正确的,疏(邻居)的提醒是暗藏祸心的;2、“对事物的认知”必然要受“亲疏”之情的影响;3、这种影响是不对的。材料说明语的作用则是对材料加以解释,然后拓展写作范围并引出话题:1、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反的故事;2、感情的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这一条推翻了材料中的第三点隐含信息“不对”的限制)。
也只有正确把握了以上隐含信息,正面接触写作话题“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时,我们就可以明确,“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即由于“感情的亲疏”,所以“对事物有某某认知”。有些考生反过来写“对事物认知的深浅不同”导致“感情由亲到疏或由疏到亲”,比如说社会上不少的人由于夸大非典的传染性,于是对周围所有的人都怀有戒心,从而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无疑与出题人的意图是有一定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