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设计周上月公布“第三届美国雷达之星设计比赛”结果,来自中国的年轻设计师钱捷入围大赛十强。
“当初收到入围消息时很激动,因为自己的设计和创作理念终于得到国际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自豪!”钱捷说。
关注人与环境共存
钱捷2011年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之后进入纽约普端特艺术学院,攻读工业设计硕士研究生。2018年,他首次参与雷达之星设计比赛,作品“闪蝶盔”入围十强。
钱捷早期的作品,主要以用户为关照对象。他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容易导致人们不便的那些点,再据此设计出让人们生活更方便的产品。之后,他的关注点延伸至环境保护 。“我现在更关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其材料如何被循环再利用,从而减轻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具体实践中,我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设计,秉持‘人和环境’共同为中心的设计信念。”钱捷说。
钱捷告诉笔者,他的入围作品“闪蝶盔”的灵感来源于仿生学。他解释说:“我比较推崇设计仿生学,平时会关注自然界,尤其是各种生物知识。设计仿生学就是去发现和借鉴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我运用蓝闪蝶翅膀的‘结构色彩’,发挥创意将它应用于个人出行的交通安全领域。骑车人戴上闪蝶盔骑行,头盔的反光条会随着角度变化形成反射,就能被其他驾驶者注意到,这样就可以在无需任何电力和开关触发下,保证骑车人的出行安全。”
“闪蝶盔”除了入围“第三届美国雷达之星设计比赛”,还获得设计媒体平台Core77交通组别学生新锐奖。得到认可,不但坚定了钱捷坚持仿生学融入设计的理念,而且激励他继续在设计的道路上前进。钱捷表示:“这激励着我保持对身边生活的好奇心,用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设计解决困难。没有什么能比让用户满意更使我满足了。”
多元文化增添设计灵感
钱捷认为在纽约留学收获非常大,不仅体会了多元文化,开拓了眼界,同时,自己的社交圈也国际化了。“这对于我从事的设计行业太重要了!”钱捷说,“能结识很多外国老师和同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脉,对我回国创业有莫大的帮助”。
在钱捷看来,纽约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熔炉”。“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感觉每一次和朋友聚餐,都是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获益良多。”他强调说,“往浅了说可以学到不同的用餐文化,往深了说可以学到不同的处世哲学,非常有趣。”
谈到在学校的社交活动,钱捷特别强调2017年5月跟随学院教授参加“深入中美洲的危地马拉”项目。他说,通过这一为期半个月的项目,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为了增添设计灵感还到当地学习传统手工编织技艺。
钱捷告诉笔者,当地人得知他是来自中国的学生,立马围着他提问,“他们对中国充满好奇,但对于中国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游客来描述,或者来自于东方古老的传说”。
跨越交流隔阂
俗话说,“入乡随俗”。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学习,语言往往成为最大的“交流阻碍”。钱捷认为,语言障碍并非单指英语的熟练程度,也包括因文化不同所造成的理解障碍。他现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决语言文化问题。“我的对策是不要急也不要懒,多和当地同学交流。”钱捷说。
回望自己的留学经历,钱捷表示,留学在外,爱国之情更浓了。
他还记得作为纽约普端特艺术学院的学生,去年到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当交换生。正好赶上中国海军第二十六批护航编队10月3日开始对英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我还记得10月7日那天,我和同学去现场观看,很多当地华侨华人参与其中,那种在异国他乡被瞬间点燃的爱国热情,是我从未经历过的,至今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赵润琰-WYX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