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4日电(杨雨奇)本月,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工作将启动。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不断庞大,在应届生中,考研几乎成了大四学生的标配。“考研热”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而热度背后,“考研一族”是为求学深造,是为就业竞争,还是为学历镀金?
应届生考研:为自己兴趣,为未来就业,也为学历镀金
连续补课30天,从早8点上课到晚7点……这样连轴转的学习,是张天宇大三的暑假生活。
明年将本科毕业的张天宇,是华北电力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站在人生分叉路口,他选择攻读本校电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早在大三上学期,张天宇就在考虑读研。“我这个专业最好的出路是进国企,但爸妈告诉我,现在国企招聘都得硕士毕业。”
父母的分析不无道理,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
除了父母的要求,周围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也促使他想要在文凭上更具竞争力。他说,班里近8成同学打算考研,寝室里其他5个人都要考,我不考显得差人一节。
但考研的道路并不好走。张天宇说,自己在大三暑假就备考了。他给自己报了数学、英语和政治的补习班,每天要上课近9小时,30天无休息。
如今,虽然补习已经结束,但张天宇依然过得不轻松。他依然坚持早上8点就起床学习,一直到深夜困的不行才敢睡觉。
和张天宇一样加入2019年考研团的,还有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车辆工程专业的曹蕊(化名),她的目标是去隔壁的北大攻读考古专业的硕士。
她告诉记者,选择考研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对考古非常感兴趣,二是现在本科专业于女生而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但由于过重的本科学习负担,曹蕊已没有精力应付今年的考研。“我想好要延毕一年,专门空出时间备考,今年就当试试水,明年一定考上。”曹蕊说。
“考研党”:学历成为执念,无论如何都要读研
考研大军里,当然不仅仅有应届生。根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2018年的考研人数中,应届考生有131万人,往届考生达107万,而根据各地披露的信息,多个省份的考研报名者中,往届生增幅都在超过应届生。
崔扬就是“往届生”中的一员。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已是她第三次报名。早在2015年,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崔扬,就报考了四川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精神分析专业。她说,这是她的兴趣所在。
遗憾的是,崔扬并没有“金榜题名”。第一次考研宣告失败。还要不要继续考,成了崔扬的心结。父母没有表态,姑姑和奶奶持反对意见,哥哥鼓励她再考……终于,在几经纠结后,她决定在2016年的12月再考一次。
为了做更充分的准备,崔扬毕业后没找工作,一心一意备战。这一次,她把目标改成了西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心理学方向。
但第二次考研,崔扬再次“名落孙山”。
她告诉记者,在毕业后备战的那一年,其实压力非常大。“同龄人都开始挣钱,我却还在读书,心里过意不去。”崔扬说,她心里明白,爸妈嘴上说着不着急我挣钱,但我天天待在家很不是滋味。
虽然爸妈没说什么,但崔扬的亲戚们也会嘀咕两句,让她放弃考研,去找个工作。
尽管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但崔扬认为读研依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她解释,一来自己希望通过考研改变专业;二来自己也想借助考研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拿到名校文凭,进入更好的工作平台。
带着这样的执念,崔扬决定三战考场。她说,考上研究生已经是心里既定的目标,而自己就是一个不达目标不放手的人。
上班族:兼顾工作,复习时还要防着领导发现
2017年毕业的杨文静(化名),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历,但要去北京读个硕士的想法,却依然留存在她的心里。
本科毕业于某二本大学的她,对现在的工作不太满意。不满的原因,主要因为和同事工资的差距。她说,一起进来的同事,如果学历是硕士,工资就会比她高1000-2000块钱,这让杨文静下定了拿到硕士文凭的决心。
和应届生不同,杨文静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她必须分出时间完成工作。由于从事编辑的工作,杨文静通常要从下午2点上班到晚上10点。“我上午就在家复习功课,晚上下班了就在办公室看书,学到12点再回家。”
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杨文静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6-7个小时,即便没有工作时,她也不会放松下来,而是过着吃饭、睡觉、复习的单调生活。
但这并不是最困难的阻碍,让杨文静为难的是工作期间看书,被领导发现。她讲起一次尴尬的遭遇: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复习,领导坐在附近。一位同事走过来问,你复习的怎么样了?我没有回答她,但发现旁边的领导正很严肃地盯着我。
在工作与读研两座大山下,杨文静都不能放弃。“我不能辞职备考,否则养不活自己。但又工作又复习,确实压缩了我的休息时间,还得随时防着领导看见我悄悄学习。”
专家:考研与否切勿盲从,应作长远职业规划
考研热有着现实的数据支撑,去年,2018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达238万人,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37万人。而在这次考试报名中,湖北、辽宁、湖南、河北等地的考研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闫欢是东北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传媒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她对近年来的考研热有着直观的感受。她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资金投入的增长,让学生养家的负担变小,追求高学历、好工作就成了多数人的选择。
但闫欢并不支持大学生为了躲避就业跟风选择读研,“研究生学习是半社会状态,若适应不了工作压力,你也很难适应读研的学术压力。”
面对连年上升的考研大军,华图教育考研项目部院校规划师贺争解释,一方面各高校扩招幅度提升,硕士文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历证书,另一方面,某些职业深入发展,倒逼学生不得不读研,“如医学类,如果不继续深造,很难找到好的工作。”
此外,贺争认为,学生心里的“名校情节”也是考研热的原因之一,他说,很多学生都想通过读研,追上本科学历的差距。
实际上,考研和读研的难度并不算低。作为一名有数十年研究生辅导从业经历的老师,贺争认为,伴随考研的人数扩大了,考研特别是考名校的困难程度也在增加,分数的角逐其实在变得越发激烈。
“学生们还是不能盲目跟风,用随大流的心态去考研,应做好长远的人生规划,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再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贺争说。(完)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