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经济管理系、中文系、外语系、
浙江海洋学院(2张)机电工程系、达内IT学院、医学院、公共教育部、体育与军训部等8个系(院、部),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设有油气储运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护理学、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31个本科专业。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运用民办机制办学的独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学校母体,实施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修业期满,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文凭,并授予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师资队伍
序号 | 系(部·院) | 专业 | 专业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 专任教师 |
海洋科学系 | 生物科学 | 王日昕 | 王日昕、谢佳彦、刘雪珠 | |
生物技术 | 马玉心 | 马玉心、石 戈 | ||
环境科学 | 孙静亚 | 孙静亚、徐焕志、朱四喜 | ||
船舶与建筑工程系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张兆德 | 张兆德、李德堂、于 洋 杜振煌 | |
土木工程 | 马惠彪 | 马惠彪、高华喜、顾若飞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龚希武 | 龚希武、沈雅钧、杜 燕 崔肖洁、许光映、刘平波 张 艳 | ||
机电工程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范细秋 | 范细秋、张连仲、郑雄胜 章 海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刘国平 | 刘国平、聂振宇、单海校 计青山 | ||
电子信息工程 | 李良儿 | 李良儿、刘玉良、冯燕尔 | ||
数理与信息系(达内IT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顾沈明 | 顾沈明、李 鑫、朱顺乐 郑 芸、吴远红、叶其宏 陈荣品、姚笑秋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李同军 | 李同军、曹金亮、刘志松 | ||
石油化工系 | 油气储运工程 | 竺柏康、徐玉朋 * | 竺柏康、徐玉朋、王北福 张红玉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陈 英、张仁坤 * | 陈 英、张仁坤、王东光 王路辉 | ||
食品与药学系(医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邓尚贵 | 邓尚贵、罗红宇、林慧敏 | |
药学 | 曲有乐 | 曲有乐、吴伟建、邓建新 | ||
护理学 | 郑舟军 | 郑舟军、张丽平、杨玉霞 | ||
管理系 | 市场营销 | 张晓鹏 | 张晓鹏、王晓慧、夏良康 姚丽娜 | |
旅游管理 | 马丽卿、史小珍 * | 马丽卿、史小珍、张敏红 黄蔚艳 | ||
物流管理 | 汪长江 | 汪长江、成桂芳、彭 勃 | ||
行政管理 | 周学锋 | 周学锋、李百齐、陈莉莉 耿相魁、侯保龙 |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徐 波 | 徐 波、汪汉利、闵泽平 胡世文 | |
外语系 | 英语 | 蔡慧萍、陆国飞 * | 蔡慧萍、陆国飞、周亚萍 沈菊芳、汤 艳、施晓燕 马黎华、郭海端、姜 松 罗 茜、齐海妹、秦玉根 余飞珍、庄碧芸、李红杏、蔡明德 | |
社会科学部 | 俞树彪 (教研室主任) | 俞树彪、胡素清、欧阳城旺 佘红艳、王建友、熊良敏 杨菊平、张中飞、章其真 | ||
体育与艺术教育部 | 赵开尔 (教研室主任) | 赵开尔、傅纪良、吕 琦 许小江、茅 勇、郑秋芳 徐芙蓉、刘伯煜、王亚萱 刘文武、宋侦浙 |
学院领导
董事会
现任董事会成员
2009.09-至今 | ||
董事长 副董事长 董事 | 苗振清 虞聪达 王世来 王贤恩 任淑华 吴中平 易传剑 | |
郑能波 孟 全 陈宏祖 黄建钢 童航良 | ||
虞剑锋 |
历任董事会成员
2004.01-2005.10 | ||
董事长 | 解新邦 | |
副董事长 | 应启肇 王家恒 吴常文 | |
董事 | 冯士筰 刘定山 宋富军 吴中平 吴常文 | |
陈宏祖 苗振清 郭安全 赵国祥 贺伟年 | ||
聂仁飞 翁申泉 陶根友 黄建钢 韩 平 | ||
虞聪达 | ||
2005.11-2007.01 | ||
名誉董事长 | 王家恒 | |
董事长 | 周达军 | |
副董事长 | 苗振清 韩 平 | |
董事 | 王世来 刘定山 宋富军 吴中平 吴常文 | |
陈宏祖 赵国祥 贺伟年 陶根友 黄建钢 | ||
韩志荣 虞剑锋 虞聪达 | ||
2007.02-2008.02 | ||
董事长 | 周达军 | |
副董事长 | 韩 平 虞剑锋 | |
董事 | 王世来 卢海英 吴中平 陈宏祖 贺伟年 | |
黄建钢 | ||
2008.03-2009.09 | ||
董事长 | 虞聪达 | |
副董事长 | 韩 平 虞剑锋 | |
董事 | 王世来 卢海英 吴中平 陈宏祖 贺伟年 | |
黄建钢 |
领导简介
任淑华
浙江海洋学院校长助理,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主持学院全面工作。负责人事、队伍建设、财务、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工作。
童航良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书记。主持学院党总支工作,负责党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助院长负责校园安全、招生就业等工作。
林静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协助院长负责教学、教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籍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闫海强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副书记。协助院长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寝室管理、评优评奖、违纪处分和学生资助等工作。
院系设置
学院下辖海洋科学系、渔业与海运系、船舶与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石油化工系、数理与信息系、食品与药学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外语系、中文系等11个系。
序号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学位门类 |
1 | 机电工程系 | 环境科学 | 071401 | 理学 |
2 | 生物科学 | 070401 | 理学 | |
3 | 生物技术 | 070402 | 理学 | |
4 | 海洋技术 | 071002 | 理学 | |
5 | 海洋科学 | 071001 | 理学 | |
6 | 轮机工程 | 081206 | 工学 | |
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081301 | 工学 | |
9 | 土木工程 | 080703 | 工学 | |
8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080704 | 工学 | |
1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301 | 工学 | |
1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工学 | |
12 | 电子信息工程 | 080603 | 工学 | |
13 | 油气储运工程 | 081203 | 工学 | |
1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081101 | 工学 | |
15 | 医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1401 | 工学 |
16 | 药学 | 100801 | 理学 | |
17 | 护理学 | 100701 | 理学 | |
18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100402 | 理学 | |
19 | 达内IT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606 | 工学 |
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070102 | 理学 | |
21 | 物联网工程 | 080905 | 工学 | |
22 | 数字媒体技术 | 080906 | 工学 | |
23 | 经济管理系 | 市场营销 | 110202 | 管理学 |
24 | 旅游管理 | 110206 | 管理学 | |
25 | 物流管理 | 110210w | 管理学 | |
26 | 行政管理 | 110301 | 管理学 | |
27 | 财务管理 | 110204 | 管理学 | |
28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020115W | 经济学 | |
29 | 经济学 | 020101 | 经济学 | |
30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 | 050101 | 文学 |
31 | 外语系 | 英语 | 050201 | 文学 |
学科专业
重点学科
行政管理
负责人:黄建钢
公共管理学科创建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5年行政管理学科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9年行政管理专业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该学科在本校捕捞学之渔业经济管理方向、专业硕士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新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时还与苏州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对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制定了“立足海洋基础, 体现公共特色,彰显海洋管理,服务区域发展”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科研与教学相促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学科以行政管理和公共治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展开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公共治理与社会发展、海洋行政管理、海洋产业与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公共管理学科在对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特色方向的研究,学科特色明显。学科一直致力于“公共性”领域的研究,其中在群体心理、民主政治、公共管理和政府创新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如研究成果“浙江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研究” 作为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参考。学科研究注重海洋特色和区域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伏季休渔的建议并被国家海洋管理部门采纳。学科努力为浙江海洋经济建设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率先提出了“和谐海洋”理念,相关研究在全省高校和全国海洋类大学中优势突出。学科将海洋行政管理和海洋产业与公共政策作为特色研究方向,立足于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浙江区位优势,构建政府海洋管理的全新理论框架, 开展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研究,特别是海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拓展海洋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学科以东海区域海洋产业为主题,开展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管制、海洋公共政策、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与管理等研究,构建了新颖的海洋产业管制理论体系,注重将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学科拥有包括18名教授、15名博士在内共达66人的学科队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近五年来,团队成员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科研进款额累计31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在《管理世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行政管理》、《光明日报》等国内重要刊物发表和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共60余篇,被A&HCI、EI、ISTP、ISSHP检索21篇,出版《论公共社会》、《经济政治学》、《政府海洋管理》等专著30余部。
公共管理学科将以理论研究和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注重本学科研究的特色,立足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海上浙江”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的具体实践,将学科建设成为在浙江省内优势明显,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科,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咨询的重要平台。
特色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负责人:张兆德
1978年设立轮机工程专业,1999年正式设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被评为省重点专业;2009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被列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设备先进的“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和“船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有“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和“浙江久和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提供了条件保障。
本学科现有在校学生600余人;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9人,省教学名师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名。本科面向地方办学,建立了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船舶与临港工程被列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年来,一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不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近5年来,在船舶动力综合节能、船型优化、精度造船以及海工修复技术等方面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8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本学科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尤其是精度造船与远洋渔船综合节能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本学科立足地方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需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节能与环保为导向,重点开展服务于地方产业的中小型船型优化、动力节能、精度造船与海工结构物修复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力学与水声工程”、“船舶设备与动力工程”和“海洋与海岸工程”等特色学科方向。
我校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是我省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学科将结合我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培养大量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和新学科生长点,开展具有重大应用背景课题的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加快步伐,加快建设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助学政策
为帮助困难学生,学院设有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资助经费。在新生报到现场,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校园风光
为经济困难学生(需持所在地县/区级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校园风光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开设“绿色通道”。学生入学后,可申请限额国家助学贷款和进行勤工助学;学习成绩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等资助。学院通过系列帮困和资助措施,切实为经济困难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奖学金设置
学院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入学奖、王成海奖学金、阳明奖学金、太平洋寿险奖学金及其他种类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获奖面为29%。学院目前年度最高奖学金额度为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