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合肥联合大学*

2018/9/12 3:39:40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招生电话: 3634311      地址: 路373号      学校网址: 暂无合肥联合大学*的网址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基本内容

合肥联合大学位于合肥市黄山路(学府路)中段,占地面积210亩,各类教学、生活基本设施建筑面积87062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人,教职工325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70人。学校管理机构健全精简。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化学生物工程、计算机工程、经济、中文、旅游、外文、职业教育、基础部、外语部等12个系(部)和成人教育学院,20多个专业。其中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之一。

学校同时设有安徽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安徽省德语培训心、“对外汉语教学教研室”(省教委批准、教育部备案)、计算机研究所、建筑工程与环境监测研究所、应用化工研究所、乳制品研究所、省教委“计算机等级考试办公室”等教学与研究机构。

学校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各类本、专科专业人才近2万人,其中百分之五十在合肥市工作,?培训各类人才近5000人,为安徽省和合肥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适应性强。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针对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对于社会需求量大,实用性强的专业,相对稳定,常年招生。同时密切关注社会急需人才的状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设立短线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学校先后设置各类专业40多个,并进行了4次较大的结构调整。?这种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办法,既保证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又促使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师资队伍专兼结合。学校充分利用合肥国家科教城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各类专家众多的优势,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以专职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常年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学任教,集百家之长、采众家之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学校额定的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350人)至今仍未突破,党政管理、教辅、?后勤等机构力求精简,通过合并、合署办公等办法,使一个机构兼有多种职能;人员精干,不少行政人员兼有教学任务,教师兼做管理工作,部门领导既是“长”,又是“办事员”,使得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积极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学校建校至今,坚持不办大后勤,努力走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的道路。后勤服务根据“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进行运作:学校成立精干高效的后勤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管理学校财产,引进社会贤人经营食堂、公寓、澡堂、房产、医务室等,实行产业化管理,社会化程度较高,竞争机制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质量和效益日益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育人为中心的意识,增强教育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意识;着力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我校鲜明的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宽专业口径,引进德国先进的“3+?1”人才培养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行选修制、主辅修制和“双证”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有计划、分步骤地修订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完善学科和专业内涵,并以此为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主体意识。与此同时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领域的基本建设。学校建立了一支人员精干,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验人员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把事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建成了校级重点课程和省级优秀课程,真正实现了教育要素的优化组合;强化教学设施建设,每年投入教学经费200万元,三年建成和完善了30?个校内外教学和产学研基地,满足了学校实践教学需要;学校注重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学风、规章制度等方面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际,学校拟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使得我校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真正上了个新台阶。对外开放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努力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学习借鉴国外经验,适时引进国外资金,加强对外合作交流。1982年,接受世行贷款156万美元,1985年接受德国资助400万马克,?学校通过此两项合作,加上省市配套资金,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建筑、计算机等近30个实验室和三个实习工厂。目前全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在省内较为先进,对培养我校及合肥有关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学校机械制造、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电子技术、经济等5个专业为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对口移植德国5?个技术学院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高等技术人才。八十年代以来,学校先后与德、美、韩、日、英、加、澳等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与人员交流、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常年聘请7--10名德、日、美、英、加、韩籍教师来校任教,并接受德、日、韩3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同时按照中德合作办学协议,每年我校从大学二年级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德国留学1--2年。学校先后派遣70余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多已学成返校,成为教学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在对外交往中,中外代表团互访达42次,签订友好协议及意向书22项,与国外23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当前,全校师生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在新一届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所需要的高等教育模式,以二次创业的崭新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