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历史溯源
192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到了泉州,梁披云和一些知名人士闻讯,纷纷前往拜谒,并就地方教育等问题向二老请教,二老建议再办一所高级中学。
1928年,由秦望山、许卓然、梁披云等人共同发起创办的黎明高
黎大旧校区(4张)级中学诞生,并于1929年春开学。原先准备赴德留学的梁披云留了下来,众人推举他出任校长。黎明高中因开展揭露当时黑暗统治的活动,于1934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黎明校友即以原址改办卓然小学。1980年12月13日,由秦长江起草,赵祖培等7位发起人签名的“倡办泉州黎明学园申请书” 送到了晋江地区教育局。1981年,晋江地区教育局就作出批复,同意创办黎明学园,性质为民办补习学校,由十余位退休的老校友义务任教,设有电子、外语、美术等6个大专班,2个中专班[1-4]。
学校创办
1984年3月,时任泉州市市长的张毓秀提出改办黎明学园为黎明大学的
东海之滨宝觉山(50张)设想,并亲任筹备组组长,奔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拜访教育界名流,提出升级方案。1984年春,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决定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泉州黎明职业大学,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黎明学园基础上创办黎明职业大学,学校位于泉州市区中山北路黎明高中旧址。同年9月学校开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梁老亲自选定现在的新址,并聘请印尼华人实业家李尚大先生出任董事长,着手新校区建设。第二届董事会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困难,捐建新校区第一期工程,学校于2000年完成整体搬迁,获得了快速发展的空间。
2005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评估,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入选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6月通过验收。
学术研究
学校设置了巴金文学研究所、泉南文化研究所、高等教育教育室等学术研究机构,从事文史和高等教育的研究。
黎明大学学报
1989年《黎明大学学报》创刊(CN刊号公开发行),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为指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及时、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学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人员。开设了文学研究、经济管理、英语语言与文学、教育与教学管理等栏目。
《巴金研究》期刊
1988年创刊,社科核心期刊,至今出版四十多期。学校巴金研究活动的开展是对黎明职业大学既有的巴金研究传统的传承,是对巴金与黎明职业大学深情厚谊的珍视和光大,它努力在高职院校学报里展示科研特色和水平。
巴金研究所
1988年,日本学者山口守博士来泉访问期间,提出了在黎明大学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巴金的学术机构,当时,曾经在30年代与巴金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过的著名泉州籍作家单复先生,刚好从沈阳来黎大寻访友人,于是非常高兴地参加了筹备会议。
经过反复讨论,会议决定创办巴金文学研究所,同时创办《巴金文学研究资料》专刊(社科核心期刊)和建立巴金赠书库。这一消息传开后,国内外竟有十几家大型报刊先后做了报道,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有关研究机构纷纷发来贺电贺信以及题词,称赞这三项全国首创之举。同年8月8日,巴金文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后来改名为“巴金研究所”)。一所小小的职业大学创办一个研究所,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有力地证明了巴金不仅是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该研究所成立后,与巴金及其家属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巴老先后赠送亲笔签名的译著上百本,生活照片近百幅,创作手稿8部,并多次不厌其烦地亲笔作答,为研究所工作上遇到的难题解惑。曾到上海探望巴老的领导和教师有秦长江、盛子诒、蒋天化和方航仙等多位。每次拜访巴老,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客厅等候,他们离开时,他总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送到大厅门口,向他们挥手告别。与此同时,研究所与国内外巴金研究者取得了密切联系,征集各类研究资料,逐步建立起巴金研究资料中心,并定期举办巴金学术研讨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迄今已出版了一系列巴金研究丛书。
办学条件
学校荣誉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大中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闽台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校;
福建省文明学校;
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福建省高职院校科技联盟理事长单位;
师资力量
师资建构目标:双高型(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双向型(外引内培、外聘内任)办学30年来,学校着眼于“双高型、双师型、双向型”的师资建构目标,大力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技术研发推广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雄厚师资队伍。
全校现有教师在编458人,非在编142人(包括楼管卫生工人),共600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20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256多人,其中博士9人;7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6位教师入选首批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1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1位教师入选泉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位教师入选泉州市杰出青年。
教学单位
黎明大学二级学院/教学部设置 | |||
序号 | 院部名称 | 序号 | 院部名称 |
1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7 | 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 |
2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8 | 经济管理学院 |
3 | 文化传播学院 | 9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4 | 纺织鞋服工程学院 | 10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5 | 继续教育学院 | 11 | 公共教学部 |
6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 12 | 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办学点 |
专业建设
国家级重点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光电子)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酒店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应用化工技术、市场营销。国家教育部“以奖代补”建设项目6项;参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的数字校园平台建设;
2012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黎明大学22个专业大类有21个大类进入前三名, 8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 3个专业排名第二, 10个专业排名第三。省级精品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5个;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4项;省级“十二五”教育改
革试点项目5项;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
近五年共获得科研课题25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80项,横向课题47项;发表论文1500多篇,获专利14项;“挑战杯”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9项;福建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80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130项。
近年来获法国巴黎卢浮宫(carrousel)东西方国际艺术展金奖(最高奖)1项,获中法建交50周年巴黎卢浮宫(carrousel)国际艺术展最佳原创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省、市科技奖7项,市社科奖8项,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6篇;“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为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个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赠书特藏室”为泉州市首届社科普及基地。
文化传统
学校形象
(一)校徽
校徽设计者是机电工程学院庄建宏老师。采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且许多国内外著名大学采用的圆形图案,中部采用朝阳、大海波浪等元素构成刚从海平面升起太阳的景象,象征黎明的朝气和学校培养新一代的希望与动力,其中大海波浪由“黎明”的简拼字母“LM”巧妙构成,波浪图片还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籍,让人联想到知识的海洋,波浪下部则放置学校的建校时间,代表了学校的历史,校标外圆周采用了创始人梁披云先生为学校的亲笔题字及学校的英文名字。
校训
(二)校训:正直勤朴,善学强技“正直勤朴”由梁披云先生亲笔题写,我校梁披云资料室有亲笔书稿,是先生一生德行及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是师生为人立业、从教治学的核心引领,也是学校多年文化传统的高度概括。而“善学强技”则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前者着重在于引领师生在从教治学中要勤奋做事、为人立业;后者是指善于学习知识,增强技术能力。
(三)校风:团结互助、开拓创新
2000年9月11日,梁灵光先生视察学校时确定“团结互助、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黎明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对“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的补充,“团结互助、开拓创新”是对“黎明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就是现阶段的“黎明精神”。
(四)教风:公正、明智、爱慈、敬严
“公正、明智、爱慈、敬严”引自蒋忠和文章谈及有梁披云《黎明大学校训讨论稿》,意义为为教育应该“公正不倚、明智不惑、爱慈不忌、敬严不怯”。
(五)学风:奋斗便是生活
“奋斗便是生活”是梁披云先生铭言。鼓励学子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勉励师生在奋斗中治学求学、成长成才。
(六)校歌:《成长》
《成长》以校歌的名义已传唱多年,得到师生及广大校友的一致认可,作词作曲为我校之前副校长洪申我。
2014年8月19日上午召开黎明大学第一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并同意《成长》为黎明大学校歌。
校歌
(七)学校主要道路广场名称内涵解释:
浪漫阶梯:一共有一百六十八级,依山而建,浑然天成,美丽壮观。浪漫阶梯上泉州风貌一览无余,表现出黎大的宽广胸怀与自由精神。
披云:纪念梁披云先生,也寓意“志存高远、直上云霄”的理想。
灵光:纪念梁灵光先生,也寓意“清净无染,灵照光明”的德泽。
尚大:纪念李尚大先生热心桑梓、倾心教育的精神,也寓意崇尚“大气、大境界、大理想”。
良斗:宏扬梁良斗先生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奋斗拼搏的精神。
明金:宏扬陈明金先生情系桑梓、热心公益的精神。
思源:取“饮水思源”之意,歌颂“爱国、勤奋、团结、拼搏、进取”的华侨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感恩”精神。
崇文:纪念朱熹对泉州的深远影响及其曾经到海印寺讲学的事迹;纪念巴金和黎大的深厚渊源,崇尚一代文豪留下的宝贵的文字、文学、文化。
桃源:纪念梁披云、梁灵光等老一辈永春人振兴家乡教育,取永春古称“桃源”之誉。
晨曦:晨曦原义“清晨的阳光”,呼应校名“黎明”,寓意光明、朝气、未来、方向。
明德:取自《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呼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尚学:鼓励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毓秀:取“毓秀成林”之意,寓意学校培养英才。
春华:取“春华秋实”之意,寓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生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
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寓意学校多年培养并向地方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行知:取“知行合一”之意,呼应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手脑并用”的黎明教育理念。
海丝:学校地处宝觉山,面向东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港(范围包括石湖港、法石港、后渚港),故取“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意。
凌云:取“壮志凌云”之意,引导师生“志存高远,志向宏大”。
校园文化
黎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大楼(3张)黎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84年,2002年搬入1.02万平方米的现图书馆大楼,馆藏文献135.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80.4万册,电子文献55万册。图书馆按功能设置办公室、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自动化技术部、流通阅览部等四部一室,此外还有巴金 . 梁披云赠书特藏室、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面向全校读者提供图书外借、书报刊阅览、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文献复制等服务。梁披云纪念馆
2012年学校设立“梁披云纪念馆”(含“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巴金、梁披云赠书特藏室”、“梁披云研究室”),作为泉州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和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永久性成为教育、勉励广大师生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生动教育场所。作为泉州市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和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在大力弘扬梁披云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已凝练形成以学生本位和爱心教育为主要内涵的“黎明教育理念”。学校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内涵,不断加强“黎明教育理念”的研究,进一步凝练“黎明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梁老在1987年为黎大首届毕业生题写的一幅字“迎着黎明的光辉,把春天的种子播向全世界”,已成为每个黎大毕业生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图书馆部分藏书(21张)巴金一生的藏书主要赠六个单位: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母校南京师大附中、家乡成都慧园、黎明大学。其中数黎明大学的赠书数量最多,次数最多。赠书共分12批,7084册,以文学类为主,兼有史地、科技类,其中有不少新旧版本的著作,他都亲笔作了题签。巴金赠书黎明,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1932年4月,巴金第二次来到泉州旅行,住平民中学(可称之为黎明高中的姊妹校)教师叶非英的房间里,巴金看到这位友人为了教育事业做出‘大量牺牲和工作成绩’,那种废寝忘食热衷于办学的精神,使巴金越加敬佩,他曾为平民中学捐献了两箱图书。”苏彦铭老先生深情回忆到。这份情感,在巴金的作品《南国的梦》中得到了体现,“我愿意把我的心放在他们脚下,给他们做一个柔软的脚垫”。可惜,这批赠书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动乱遗失,留下永远的遗憾。
在巴金赠送给黎明大学的著作中,分别有英、法、德、俄、保加利亚、孟加拉、瑞典、世界语、挪威语等11种语言的译本。
巴金文化节
第三届巴金文化节
为纪念和传承巴金在黎大留下的文化底蕴,为做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宣传。2012年12月,在黎明大学激流文学社的组织与策划下,举办了首届“巴金文化节”。为传承与弘扬巴金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文化节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得到校领导与市单位的高度重视。2013年12月,在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之际,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黎明职业大学联合主办“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09周年暨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校党委书记林其天介绍了巴金与泉州特别是与黎明职业大学深厚的历史渊源,他指出,“巴金文化品牌”是黎明职业大学着力打造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呈现,在泉州市荣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之际,隆重举办泉州市第二届巴金文化节,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人民作家巴金精神,展现“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独特风采,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旭明指出,纪念和学习巴金精神,要在当前环境下,以当今的视野,看巴金的作品,学巴金的为人,学习巴金“讲真话”、“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学习纪念巴金活动融入为泉州多元文化积聚更多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
泉州晚报副总编、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培明指出,巴金先生与泉州、特别是黎大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泉州丰富的、多元文化留下了一颗珍贵的文学种子,黎大师生珍惜这种历史情缘,精心浇灌这颗文学种子,泉州各高校青年文学爱好者们积极响应,这颗种子已经发出新芽,焕发喜人的生命力。郭培明呼吁泉州高校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深度阅读巴金的书,研究巴金的文,学习巴金的人,将巴金先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勇于反思、敢讲真话、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新时代坚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尊重生活,尊重真实,深入社会,追求希望和美好,坚持学习与创作,为丰富泉州多元文化创造更多的优秀的作品,为“东亚文化之都”增光添彩!
据悉,在2012年泉州市第一届巴金文化节基础上,2013年9月份开始,围绕巴金文化主题,黎明职业大学先后开展“我的黎大梦”主题征文征图活动、巴金文学专题讲座、“巴金与泉州”图片展,“巴金赠书珍藏本”PPT展示、巴金电影展映、缅怀巴金书法笔会、巴金作品读书月等活动,激流文学社、东南早报《教育周刊》还分别组织社员和小记者“寻访”巴金在泉州的足迹,黎明职业大学巴金研究所整理编印巴金研究论文纪念特刊……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第二届巴金文化节内涵更丰富。
2014年,在黎明大学迎来成立三十周年之际,“第三届巴金文化节”也提升到了省级层次。黎明职业大学将继续坚持开展巴金文化研究,将巴金文化、校园文化和泉州地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增光添彩。
巴金与黎大
不解之缘
巴金与泉州黎明大学的密切关系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30年代初,巴金先后三次来到泉州访友写作,从此与泉州结下不解之缘。
黎大“巴金的泉州缘”图展
黎明学园地址在泉州中山北路的武庙,这正是原黎明高中旧址。当年巴老常常在校园里的大榕树下给学生们讲故事,今天这棵榕树已经长得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约有五层楼高了。只是它四周的残屋旧房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古香古色的高层建筑群。而这棵高高的榕树,俨然成了我们和海外游子以及许多国内外从事巴金研究者敬仰、怀念巴金高大形象的象征。80年代初,在原黎明高中和平民高中校友们的呼吁下黎明学园正式创办,旨在为泉州地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当黎明学园园长盛子诒先生把这个消息告诉巴金时,巴金非常高兴,立即回信表示支持,并从此源源不断地寄赠各类珍贵的中外文版藏书。
这时候,巴金虽然年事已高且病魔缠身,但当他得知在武庙旧址又创办了这么一所新型大学时,马上来信表示祝贺,并非常乐意地应聘出任黎明大学永远名誉董事长。他还继续把自己的珍贵藏书赠送给黎明大学,并在信中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送下去。同时表示在他的有生之年,很想再到泉州来看一看。遗憾的是以后由于体力不支,一直未能成行。但他却用其他方式表示着他对泉州的深情厚谊。而他本人后来正是在亲自整理、挑选这些赠书时,不幸在书架前跌倒摔伤的。
迄今为止巴金给黎明大学图书馆赠送的藏书有11批共7073册,这些图书以文学类为主,兼有史地、科技类种。其中有不少新旧不同版本的著作,他都亲笔作了题签,有的图书出了题签之外还盖有藏书印。另外有不少已经脱版的二三十年代的旧版本,如《夜未央》、《家》、《春》、《秋》、《巴金译文选集》(中文版、日文版各一部)和《丰子恺画册》等等。这批宝贵的精神财富给黎明大学的广大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巴金关怀着黎明大学,黎明大学师生同样怀念着巴老。建校第二年(1985年),黎明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文学社团,取名“激流文学社”,梁披云先生亲自为文学社题写社名。巴老在《〈激流〉序》中曾经反复强调:生活的激流永远动荡奔腾,不可阻止,我们要战胜生活。激流文学社正是努力按照巴金的教诲,教育和引导着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反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古榕旧居今犹在
巴金作品《电》中描写的黎大旧址榕树
巴金先生作品《电》中描写到的那两棵榕树,仍然在黎明大学旧校址旺盛地生长着。一走入黎大旧校址,一棵参天大树便跃入眼帘。大树恰好在学校操场的正中间,树干需要四个成年人才能环抱,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另外一棵榕树则是在旁边的泉州市实验小学内,两棵榕树树龄都接近300岁,却依然枝繁叶茂,交相辉映,掩衬着两旁的教学楼。县后街25号,这里是巴金当年与友人聚谈的地方,就在原来的黎明高中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矮小而且破旧的房子,一个铁门紧锁,另一个木门则已被用木条钉住,门前堆着一堆沙,还散落着一些垃圾,而木门上面有瓦片,还有几株干枯的小草。踏上一块石头,透过矮小的围墙,记者看到有条小径通往里面的房子,小径两旁杂草丛生,还堆放着一些瓷砖。里面的房子掩映在几棵树木中,并无灯光。
70多年从未中断联系
“尽管巴金有70多年再也没有来泉州,但巴金及家人与泉州的联系从未中断。”采访中,黎明大学的老师回忆起巴金对黎明大学的关爱,件件往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1984年10月间,巴金应邀赴香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文学博士学位证书,黎明学园旅港董事黄金瑞诸先生与之会面,向他表达了祝贺。
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黎明大学的秦长江、盛子诒、蒋刚、方航仙等领导、教师,先后几次前往拜访巴金。晚年的巴金,身体欠佳,住院休养,但巴金的家人受他之托,数次来泉州访问。1986年8月,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及女婿祝鸿生到黎明大学访问;巴金胞弟李济生先生不仅应邀担任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和研究丛书的顾问,还应邀出席了1992年9月的黎明大学首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为黎明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巴金的青少年朝代》的专题报告。
学校领导
校长(1984年7月2日黎明大学成立) | |||
1984.07 - 1990.01 | 第一任 | 梁披云 | 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历任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委员,澳门特区筹委会委员,推委会委员,全国侨联顾问,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澳门归侨总会创会会长,澳门福建同乡会会长,澳门笔会创会会长,澳门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澳门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华侨大学副董事长,厦门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
1990.01 - 1994.03 | 第二任 | 郑 坚 | 历任福建省农业厅、农林水办公室科长,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副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一、二届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中国记协第一届理事,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
1994.03 - 1995.10 | 第三任 | 陈觉万 | 历任国立华侨大学校长、吉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全国科社学会理事、全国苏东学会理事、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
1995.10 - 1998.05 | 副校长 | 曾文斗 | (无资料) |
1998.05 - 2006.05 | 第四任 | 杨翔翔 | 历任华侨大学系主任、教务处长、教务长和副校长、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留学生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闽台科技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等职。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 |
2006.05 - 今 | 第五任 | 林松柏 | 历任华侨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泉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福建省化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泉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泉州市泉港区政府石化产业经济发展顾问、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等职。 |
董事长(1987年10月12日黎明大学校董事会成立,实行侨建公办) | |||
永远名誉董事长 | 巴 金 | 文学大师、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 |
1987.10 - 1991.09 | 第一任 | 梁披云 | (资料同校长信息栏) |
1991.09 - 2000.04 | 第二任 | 李尚大 | 著名印尼闽籍企业家、侨领。曾任厦门大学及华侨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集美大学校董会副主席、世界安溪联谊会董事长、黎明大学校董会董事长等职。 |
2000.04 - 2006.02 | 第三任 | 梁灵光 |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广东省原省长、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 |
2006.02 - 2013.05 | 代理董事长 | 胡 平 | 中共党员、原国家商务部部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历任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福建省省长、福建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福建省计算机和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长。 |
2013.05 - 今 | 第四任 | 陈明金 | 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残疾人奥委会会长、澳门城市大学校董会主席、华侨大学董事、澳门同善堂值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第四届立法会议员、第三届澳门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澳门特区政府颁授仁爱功绩勋章。 |
校园环境
走进黎园,不仅会看到当代大学生敢于挥洒青春热情书写梦想的豪情,
黎大八景(11张)还会感受到黎大人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坚定信念:循着梁披云先生与巴金先生的脚步奋斗不息,成功的曙光将永浴黎园。黎明大学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如花园般的校园景观也令人流连。如今的黎园因有浪漫阶梯、情人坡、高瞻远瞩、慈山朝辉、断肠崖、相思林、古墓丽影和望海亭等八大景观而颇受赞美。黎大八景:
浪漫阶梯
浪漫阶梯位于校门口到图书馆大门这一段阶梯,一共有一百六十八级,因阶梯的壮观场景而美名远扬。浪漫阶梯是一个天然的露天大剧院,独有一番韵味。在学校里面,很多表演或者大型的活动与晚会都会在浪漫阶梯上举行,学生们都是席地而坐,每一次都座无虚席。同时浪漫阶梯也是很多班级、部门与宿舍朋友聚会的好去处,无论什么时候,一到夜晚,只要不下雨,这里就会热闹非凡。我们的毕业照也是在浪漫阶梯上以阶梯和宏伟的图书馆作背景留作纪念的。
浪漫阶梯不仅是一个露天大剧院,更是一个见证无数甜蜜爱情的爱情阶梯。每当皎月升起,流星划过的夜晚,在这个做梦与希翼的年龄,总会有许多情侣牵着手,坐在浪漫阶梯上望着远处的大海,流星划过深邃的夜空,看月光照亮黎园的美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一提起黎明大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长长的浪漫阶梯。久而久之,浪漫阶梯已经成为了黎明大学一张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
情人坡
情人坡位于校门口进来的左边,那里风景优美,榕树茂盛,是很多情侣约会,朋友聊天的好去处,因此大家将其称之为“情人坡”。缓缓而上的长坡虽然没有羊肠小道般静美,也没有陡坡悬崖的气势,但是却缓得柔美,弯得恰到好处。在一个书读累了的午后,与他肩并肩,与她手牵手,坐在榕树下,细看渐渐坠落坡下的夕阳,静赏泛起淡淡绯红的天边云霞,此番浓情蜜意浓得凝炼,蜜得绸美。无论是开学还是暑假,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只要你来过这里,只要你心怀向往,你就会爱上这里。
每一所大学校园里都会上演着无数甜美的爱情神话;每一所大学校园里都会有许多见证爱情的风景;每一所大学的某个角落里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而在这温馨浪漫的黎园里,当然也不例外,情人坡就是大学爱情最有代表性的一处风景,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浓情蜜意”等美丽的遐想。
高瞻远瞻
高瞻远瞻位于图书馆大楼前的国旗台。这里正对着学校的大门口,站在此处,向前方望去,就是晋江河彼岸的陈埭镇,那里是安踏、361度和乔丹等著名品牌的诞生地。向东望去,能看到屹立于江中的大型铁索桥“晋江大桥”,连接着泉州市区和晋江市区。而向西望去,就是高楼林立的泉州市中心,凝目远望,古城泉州到处一片繁华景象。
站在这里,背靠着图书馆大楼,展开双臂,让带着腥味的海风拍打着衬衣,一百六十八级的浪漫阶梯、偌大的城市与茫茫的晋江尽收眼底,恰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意境。驻足此地让风带走烦恼,带去忧愁,带来博大与无限的胸臆,别有一番韵味。也正因为在这里能够高瞻远瞻,象征未来与希望,因此每当早层升旗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在这里的国旗台升旗,看着五星红旗飘向蓝天,心里便会顿生一种走向未来,走向美好的精神与动力。
慈山朝辉
慈山朝辉位于慈山大楼的正前方,是黎大人迎接清晨的曙光,梦想起航的地方。这里有棵大大的榕树,一片青青的草地,草地里隐约显露出一片爬满树根的岩石。每天黎明初晓,朝阳升起的时候,充满新鲜朝气与活力激情的阳光便会照耀到这棵榕树的树梢上,然后慢慢的移向青草地,移向青苔石,最后照满整座黎园,开始新的一天。
带着几分羞涩,躲藏在草地里的斑驳岩石,经年累月,风吹雨打,依然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保持着最初的梦想,鞭笞着这群有梦的孩子,莫让梦想就此搁浅,而是让梦想随着朝阳的升起去远航。
断肠崖
断肠崖位于3号宿舍楼后面通往体育场的那片悬崖,由于学校处在宝觉山上,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很多风景就像浪漫阶梯一样都是依山而建,而断肠崖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断肠崖的高度有几十米,倾斜角度将近于直角,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徒手从断肠崖的正面攀登上来。站在山崖上,向下望去,犹如百米深渊,如果不慎落下,便是一去不复还,所以这段崖壁就被冠以“断肠崖”之美名。
断肠崖是男女相思忘恨之处,常会有人独自站在断肠崖的边上,凝神远望。那番情境,正如诗歌表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驻足高处望向伊人归去的方向,万般柔情,牵肠挂肚,两行清泪细说着心中的情愁,思绪翻飞,缠缠绵绵,柔柔默默。有一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美意境。
而在断肠崖的崖底,是学校的一个小操场,那里分布着几块青石凳子。每当到了微风徐徐、阳光飒爽的午后,或者是云霞满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佳时,就会有许多书友手拿一本书,来到崖底,背靠着断肠崖坐在青石登上,静静地阅读,细细地感悟。断肠崖就是这样一片充满诗意与情意的好风景。
相思林
相思林位于12号宿舍楼后面。这里野草丛生,树林茂密,长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树木,一到夏季常会有蛇出没,基本上没有人进入过这片树林,四处显得一片荒凉凄清。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将其称之为“相思林”,预示着孤独与思念的凄凉。
每当月黑天高,微风轻起的时候,一个孤零零的人,在夜里、在风中,遐想着遗失的美好,走进同样尽显孤寂的相思林,倚着细瘦的树枝,听着清脆的鸟叫,拒绝着林外的喧嚣,独自拾花轻叹,此情若是入画即便美得凄清。相思林里有一种树木叫相思,更有一种情感叫做相思。
古墓丽影
古墓丽影位于11号宿舍楼的左侧,这里是一大片历史久远的古墓群,早在学校还未搬入新校区的时候,就已在这座宝觉山上静静的守候了无数个岁月。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石碑,静静的竖立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在古墓群的后面,就是望海亭与泉州著名的海印寺。这是一片神秘的墓群,常会激起不少学生的好奇之心,同时也让不少人望而怯步,古墓群的古墓多为乌龟形状,颇有一番神秘的韵味,为了给这些“古墓”蒙上更为神秘的色彩,故美其名曰:“古墓丽影”。
时间长了,也常会有关于古墓群的传说在校园里流传开来。比如,学校里并没有4号宿舍楼,因此,古墓群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学生们口中的“黎明大学第4号宿舍楼”。每当凉风吹过成片的古墓,骚动着地上丛生的杂草,凋零的枯叶片片坠落,铺满古墓,一片枯黄。冷风卷起黄叶一起一落,乍看下去如少女般阿娜多姿,细看下去内心不免泛起淡淡衰愁,是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凉。
望海亭
望海亭位于古墓丽影的后边,孤零零的旧亭楚楚地坐落于杂草之中,飞檐、影墙、雕梁、缕窗和红砖砺石搭筑出一座独具一格的亭子,一届又一届的黎大师生们来到这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或是忧伤的记忆。夹杂在钢筋水泥里的灰色忧伤与欢喜,经过风吹日晒,残留着脱化不了的泥土味,散布在黎园的空气里,成为独特斑驳的唯美映象。
站在望海亭上,远望滔滔的晋江水,茫茫的刺桐城,使人顿觉心胸开阔,豁然开朗,同时也让人望向自己的未来,望向成功的彼岸。可想而知,黎大人的开阔胸襟、宁静致远的高雅格调并非一日可以陶冶。
黎大地理位置词条图册更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