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宿迁市职业教育中心”两校通过资源整合于2007年8月成立,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项技能培训及本、专科远程开放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的地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主要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宿迁校区、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宿迁市职业教育中心、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宿迁分校(与宿迁市财政局联合举办)”四个办学方向
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分为“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社会服务系、基础教育和开放教育中心、培训中心”等8个系部;开设机电、数控、汽车、电子、计算机、建筑、法律、会电、金融、服装、烹饪等30个专业,其中机电、电子、烹饪是省级示
范专业,数控专业是省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校园占地400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楼宇28幢,其中行政办公楼1幢,教学楼5幢,宿舍楼18幢,实训中心2幢,图书信息中心1幢,生活服务中心1幢,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一块,篮球、排球场地齐全;拥有千兆宽带校园网、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电子阅览室、网络机房、语音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配套的生活服务中心等,馆藏图书15万册;建有各专业实验实习室48个、校外实习基地40个;教职工253人,其中专任教师19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0%以上,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读)13人,法律专业具有律师资格教师6人。近期主要发展目标:2010年前完成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工作,各层次学生达到10000人。
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宿迁市职业教育中心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发挥我校在宿迁市职业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功能,为我市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结合我市、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宿迁市职业教育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打造宿迁“职教产业集聚城”的精神,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坚持教育改革,推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培养人才,为宿迁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2、办学理念:依据人才市场需求,把学校建成更为开放灵活、知名度更高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设置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其内涵。
二、发展目标
至2010年,把学校建成一所规模较大、结构合理、质量优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省四星级示范性职业学校。
1、办学规模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新专业,调整改革老专业,继续保持多专业、多功能、多形式、大容量的办学规模,至2010年,保持年均招收新生3000人,年均学历在校生9000至10000人;年均短期培训3000人以上的办学水平。
2、办学条件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我们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在2008年底——2009年初建设完成一所高质量、高标准的新校区,新校区计划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完整的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区、运动区。
3、育人环境
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
4、课程改革
学校确定机电、电子、烹饪、汽车等4个专业为课程改革实验点。
5、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观念先进、业务精炼、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所有干部应具备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和具有较强的科教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历100%达标,其中,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以上。
6、专业建设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改革调整现有的专业,优化专业整体结构,增强适用性。专业设置体现出长线和短线结合、长短互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互补,多元结合。力争五年内机电、电子信息、烹饪专业达到省示范专业标准。汽车工程、旅游管理、经济贸易、土木工程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管理、教师、科研和后勤服务四支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和健全干部队伍。坚持干部学习制度和对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特别是要在管理和先进职业教育理论、经验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论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逐步推行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学校发展增加后劲和生命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和完善干部的评议和考核制度。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本着“外引内培”的原则,依据教师现有的学历结构制定具体计划,鼓励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紧缺专业教师进修学习;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所有任课教师具备能够从网络上学习、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能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坚持专兼结合,聘请有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一支优良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再次,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逐步培养一批教学科研特别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关专题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
后勤管理队伍在规范化、制度化上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后勤人员的聘用上,要做到每年一聘,在报酬上要实行奖优罚劣,对每位职工要建立年度考核制。
(二)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1、正确的管理思想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严密的管理机制
继续执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奖惩制、结构工资制。总的原则是要强化竞争机制,以聘任制为突破口,优胜劣汰。在学校内部,逐步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视业绩浮动。
3、科学的二级管理体制
成功实现学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系部成为二级管理实体,具体实施学生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加强市场调研,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开设2-4个新专业。
2、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新形势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材进行改革。
3、执行多证书制度,把考取国内外能力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指导,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坚持、完善学生毕业推优的职业技能标准。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进一步巩固发展实习实训基地。
4、建立教科研成果将李制度。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的管理、激励制度,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参加一项或几项科研课题,对确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给予重奖。
5、加强教务、教学的管理,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和督导制度。
6、加强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建设。做到图书、资料每年都有更新,不断加快更新速率。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电子阅览室,提高阅览的信息化程度。
7、进一步加强外联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信息的调研,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服务,保证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四)加强德育创新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总抓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抓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吸收更多的优秀学生接受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使这一工作成为全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向党组织靠拢的政治氛围。以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按照“坚持目标、结合实际、重在建设、务求实效”的方针,完善德育工作的目标规划,全面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为重点,突出职业指导,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立系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配置系部管理学生德育工作的副书记。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青年班主任的培养,遵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使其成为班主任队伍的骨干力量。
3、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1)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认真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德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德育课中知识性、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的教育作用,配合各种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2)坚持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树立向科研要质量、要效果的观念,积极争取和开发德育研究课题,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增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全面提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管理和教学之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5)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安全意识。努力做好教育转变后进学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党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政治上和思想上保证职教中心事业的稳步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发展学校事业结合起来,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脚踏实地地为学校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实现每位党员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06—2007年)
扩大招生规模,满足社会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理念,提升学校的品牌。
2、第二阶段(2008—2009年)
整合宿迁市的职业教育力量,按照高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和实习实验设备建设,成为苏北职业教育的领头雁。
3、第三阶段(2010年)
继续加强学校各项工作,加强宣传,扩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系部介绍
机电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经济贸易系
社会服务系
汽车工程系
基础教育系
开放教育中心
培训中心
学校社团
院学生会
计算机协会
书法协会
各系部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