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史略
圣约翰大学校门
圣约翰大学,原名约翰书院,是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圣公会在1865年设立的格雅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后,在沪西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购地兴办圣约翰书院。1894年,该校建造了中国式的教育楼,为纪念创始人施约瑟主教而取名“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韬奋楼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03年,圣约翰大学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学校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与学生发生强烈冲突,以孟宪承为首的17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三”事件 ,“六三楼”因此得名。此楼今座落于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是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圣约翰大学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中国学生。历届校友中,以服务工商、教育、外交、医务界为多,知名者有邹韬奋、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林语堂、周贻春、刘鸿生、颜福庆、牛惠霖、牛惠生等。
艰难历程
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应运而生。当时,由六所学校的法律系、四所学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学校的社会学系组合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建校后的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长郑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长后,由郑文卿任院长,赵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长。
1956年,郑文卿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担任院长。
华东政法学院初创时期设有大学部、夜校部和专修科,1953年设干训班,1954年设本科,1957年设函授部。
1958年,华东政法学院遭到了第一次撤销的厄运。华政与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法律系等合并成立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等,华政一部分教师并入政治法律研究所。1979年复校时的校门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组和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小组、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向市委提出《关于筹办华东政法学院的意见》。9月市委批复同意,提出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为基础筹办,由该所党组书记袁成瑞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
1964年,正式复校,由魏明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袁成瑞为副书记,田光为副院长,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
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撤消,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大部分流向复旦大学;校舍则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个单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6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刘少傥任党委书记,徐盼秋任党委副书记兼院长,曹漫之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教务长,潘念之任党委委员、副院长。以刘少傥、徐盼秋和曹漫之为首的领导核心,从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及其他单位以至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师资和办学人员,这在当时及时扩充了华政的师资队伍,师资匮乏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在市政府的关怀下,陆续收回部分校舍。大草坪上的“办公室”——帐篷
1979年9月,华政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303名学生。除了复旦分校将东风楼归还华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为首的一批党政领导下达指示:先建图书馆与教学大楼。于是,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党政工团让出办公室,在帐篷里办公,保证教学用房的需要,毫无怨言,以苦为乐。这就是被沪上高校传为佳话的“帐篷精神”。
重获新生
专业建设:1985年4月,华政的本科教育在单一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犯罪学(1995年改为侦查学)三个专业,1994年11月又增设了国际法、贸易经济和英语三个专业,1997年11月再增设行政管理和货币银行学两个专业。1998年7月,将上述九个专业调整为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英语和行政管理六个专业。2003年增设社会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2004年增设治安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知识产权、公共事业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新闻学七个专业。2005年增设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边防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七个专业。
毕业照片
院系设置:1985年,设置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和犯罪学系(1995年改为刑事司法系),2003年初,撤系设院,陆续成立了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教育院和继续教育院等12个二级学院(系)。招生情况:复校当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招收新生303人,到1983年底,在校生已达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专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1991年,本科在华东六省一市均进入第一批招生,并迅速扩展到全国,1994年,成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试点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实行并轨收费改革的院校之一;1996年,学校获准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成为上海20所向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院校之一,同年又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1998年在全国招收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
开拓发展
松江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0年,学校由原司法部直属高等政法院校,改为“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2月,占地800亩的松江校区破土动工。当年9月,一期建设工程完工,迎来了首批学生。2005年6,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当年8月,完成学校主体向松江校区的搬迁工作。由此,学校主体由长宁转向松江的工作基本完成。松江校区的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制约华政发展的“瓶颈”问题。
松江校区从2003年2月11日打下第一根桩,到10月17日迎来第一个新生,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这八个月,历经严寒酷暑,华政的建设者们披星戴月,日夜奔忙,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铸就了今日风格依然的松江华政园。第一批入住松江的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教学和生活设施尚不完备的条件下,帮助学校挺过难关,帮助学校顺利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华东政法大学正式揭牌
2007年3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的专家评议,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由华东政法学院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6月9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揭牌庆典活动举行。
2012年12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2-3]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8张)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名,其中专任教师45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70余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70余名;拥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3人,教育部“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司法部“法学教育优秀育人奖”2人,司法部“优秀教师”4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十岗千优”优秀教师4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上海领军人才”7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6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上海市“育才奖”21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2人,“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1人,“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思政理论优秀教师”2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9人,“上海市模范教师”3人,“上海市曙光学者”18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15人,“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0人,上海市“两课”优秀教师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3人,“上海市十大教书育人楷模”1人,上海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优秀教师3人,“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此外,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何勤华、马长山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罗培新、金可可、王迁、程金华
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人):何勤华、刘宪权
上海领军人才(7人):顾功耘、刘宪权、王立民、高富平、杜志淳、吴弘、李秀清
东方学者(7人):顾敏康、陈峰、程金华、张红、Stephen Phua Lye Huat、李连江、冷静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法律史本科教学团队 | 何勤华 | 2007年 |
经济法学本科教学团队 | 顾功耘 | 2010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院系概况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开办24个本科专业。
教学院系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
法律学院 | 法学 | 4 |
刑事司法学院 | 侦查学 | 4 |
边防管理 | 4 | |
治安学 | 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
商学院 | 经济学 | 4 |
会计学 | 4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
工商管理 | 4 | |
金融学 | 4 | |
社会发展学院 | 社会工作 | 4 |
社会学 | 4 | |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4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4 | |
公共事业管理 | 4 | |
知识产权学院 | 知识产权 | 4 |
人文学院 | 新闻学 | 4 |
文化产业管理 | 4 | |
汉语言文学 | 4 | |
外语学院 | 日语 | 4 |
翻译 | 4 | |
德语 | 4 | |
英语 | 4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教学建设
华东政法大学(17张)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9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个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2个“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侦查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法学、侦查学、知识产权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9门):外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刑法学、中国法制史、商法概论、经济法学、法理学、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国际私法学、司法鉴定概论、著作权法、诉讼证据学、政治学原理、货币银行学、金融法学、法医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产权法、金融犯罪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大学生心理健康、国际反垄断法、现场勘查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公司法学、刑事专案侦查、汉语与写作(Ⅰ、Ⅱ)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5个):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专业和“国际金融、航运法律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法学、侦查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3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法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法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司法鉴定、知识产权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法学理论、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司法鉴定、知识产权
序号 | 学科名称 | 编号 | 级别 |
---|---|---|---|
1 | 法律史 | 30102 | 国家级 |
2 | 刑法学 | S30901 | 上海市(第三期) |
3 | 经济法学 | S30902 | 上海市(第三期) |
4 | 法学 | 上海市一流学科 | |
5 | 公共管理 | 上海市一流学科 | |
6 | 国际法学 | J51103 |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 |
7 | 民法与知识产权 | J51104 |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国际交流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先后与国(境)外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起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
加拿大总理,英国前副首相、法律大臣,比利时议长,澳大利亚首席大法官,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危地马拉宪法法院院长,泰国宪法法院院长,阿联酋联邦最高法院院长,纳米比亚国民议会副议长,荷兰王国社会事务和就业大臣,以色列司法部部长等各国政要曾先后来校参观访问。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旧金山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威拉姆特大学、约 翰·马歇尔法学院、多米尼加大学、马里兰大学、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金门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道格拉斯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德国帕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自由大学、艾柔默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卡迪夫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 卢顿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里昂商学院、巴黎第五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罗马第三大学、皮埃蒙得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大阪大学、熊本大学、香川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维多利亚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福林德斯大学、迪肯大学,邦德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韩国清州大学、汉城大学、安山—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通力律师事务所等 70 余家立法、司法、执法、金融和法律服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社会治理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何勤华、何明升、高富平、童之伟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编制的《成果要报》采纳。
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科研获奖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所获奖项 |
---|---|---|---|
1 |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 张筱薇 |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
2 | 《中国法学史》 | 何勤华 |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所获奖项 |
---|---|---|---|
1 |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 | 何勤华 |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 |
2 | 《日耳曼法研究》 | 李秀清 |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
3 |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 郑少华 |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
4 | 《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 | 刘宪权 |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
5 | 中国丧服制度史 | 丁凌华 |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
6 | 经济法教程 | 顾功耘 |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 |
7 | 土地使用权与用益物权 | 高富平 |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8 | 竞争法论 | 徐士英 |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
1 |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 | 2001年 | 徐士英 | 2 |
2 | WTO规则与中国竞争法的完善 | 2001年 | 林燕萍 | 4.5 |
3 | 证券犯罪研究 | 2002年 | 刘宪权 | 7 |
4 | 宪法控权本质及机制研究 | 2003年 | 蒋德海 | 12 |
5 |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 2003年 | 顾功耘 | 7 |
6 |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 | 2003年 | 邱格屏 | 5.5 |
7 | 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 | 2004年 | 徐士英 | 6 |
8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 | 2004年 | 周洪钧 | 7 |
9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 2005年 | 何勤华 | 7 |
10 | 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 2005年 | 高富平 | 7 |
11 | 金融犯罪研究 | 2005年 | 刘宪权 | 7 |
12 | 和谐社会与理性制度选择 | 2005年 | 郑少华 | 5 |
13 |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国省际之间利益冲突 | 2006年 | 李建勇 | 8 |
14 |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 | 2006年 | 王永全 | 8 |
15 |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 2006年 | 罗培新 | 7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
1 |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 2005年 | 唐晓云 | 16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
1 |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 2004年 | 杜志淳 | 8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
1 | 自主创新立法保障研究 | 2006年 | 陈俊 | 5 |
2 |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 2007年 | 陈俊 | 4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经费(万元) |
---|---|---|---|---|
1 |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研究 | 2004年 | 陈俊 | 3 |
2 | 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研究 | 2005年 | 王迁 | 3 |
3 | 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 | 2006年 | 贺小勇 | 5 |
4 | 从独语到对话:和谐社会法治宣传转型研究 | 2006年 | 王永杰 | 3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刷型图书170余万册(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二级学院及各研究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64种(外文90余种),电子书46余万册。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配置了总共51种196个数据库,主要数字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法规及司法案例库、正典法律资源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字化年鉴平台、刑事司法资料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Lexis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学术大全资源库、Westlaw、HeinOnline、EBSCO、龙源期刊网、方正报纸、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方正电子书、书生电子书、超星电子书、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
学术期刊
《法学》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法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侦研究》)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学校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犯罪研究、专题笔会、实践探索、检察官论坛、境外透视等,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叶青 |
副校长 | 顾功耘、刘晓红、林燕萍 |
党委书记 | 曹文泽 |
党委副书记 | 应培礼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历任领导
姓名 | 在职时间 |
---|---|
赵野民 | 1956/06—1956/11 |
刘少傥 | 1979/06—1984/04 |
庄咏文 | 1984/04—1985/05 |
陆庆壬 | 1989/01—1995/03 |
祝林森 | 1999/12—2003/06 |
杜志淳 | 2003/06—2015/06 |
姓名 | 在职经历 |
---|---|
魏文伯 | 1952年10月至1955年兼任华东政法学院首任院长。 |
郑文卿 | 1955年5月至1956年6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
雷经天 | 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
魏明 | 1964年6月至1972年4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徐盼秋 | 1979年6月至1984年4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
陈天池 | 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
史焕章 | 1985年8月至1997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1995年4月至1998年10月兼任院党委书记。 |
曹建明 |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
何勤华 | 1999年12月至2015年7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6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知名校友
姓名 | 职务/荣誉 | 姓名 | 职务/荣誉 |
---|---|---|---|
庄亨浩 | 曾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张斌生 | 曾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十佳律师 |
江仁宝 | 曾任山东省司法厅厅长 | 刘乃雄 | 曾任浙江省司法厅厅长 |
干以胜 |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 李佩佑 | 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郑鲁宁 |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 高建平 | 福建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 |
刘玉珠 | 国家文化部市场司司长 | 刘华 |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
齐奇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薛江武 |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
李静 |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 申岳 | 东江苏省610办公室主任 |
黄平 | 盛源集团董事局主席 | 车俊 | 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 |
陈旭 |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孙华璞 |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马新岚 |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周传有 | 中金集团董事长 |
魏旋君 | 中共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兼江西省信访局局长 | 郑肇芳 | 上海海事法院院长 |
刘福寿 |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 曹建明 |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蒋家开 | 新疆天雪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十佳律师 | 孔祥俊 |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
李钰君 | 景润房地产董事 | 孙潮 | 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 |
袁月全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中国法官十杰(2005) 中国十大法治人物(2007) | 周梅芳 |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全国十佳公诉人 |
程九龙 | 上海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 潘福仁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
沈志先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 郝铁川 |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
马春雷 |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 柴峥涛 |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全国十佳公诉人 |
滕一龙 | 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黎淑兰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2008)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文化传统
校名
校标
学校校标形状是三边为弧形的等边三角形,上半部弧形部分为华东政法大学英语译名全称,其中间主体部分为由“HDZF”(“华东政法”汉语拼音大写首字)四个字母组成的学校韬奋楼建筑造型,底部由天平和书本图形组成。 | 校标 |
校训
笃行致知 明德崇法 | |
---|---|
出典: 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笃行,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追求,注重实践。 致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致知,表示寻求知识,探求真理。 明德——“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书·君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 明德,表示追求完美的德性。 崇法——“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礼记·王制》) 崇,表示尊敬、推重。 法,法律,法治。表示我们学校主要的专业。 崇法,表示崇尚法律,追求法治。 校训含义: 笃行致知,其含义是以自己踏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 明德崇法,其含义是要崇尚完美的德行,追求法治;这和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衔接,将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学校的校训结合起来,正说明了,该校作为一所以法学教育为主、兼有其他管理类学科教育的著名院校,她的历史使命所在。 校训前后两部分,“笃行致知”表明学校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径,“明德崇法”表明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使命,两部分互相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比较全面、鲜明地点出了该校的特点和办学目标。 | 校训碑 |
校歌
《明珠之光》 | |
---|---|
词徐永康 曲朱良镇 芳草地红砖墙 百年学子拼搏场 坎坷复坎坷 潮落又潮涨 生生不息如长江 师恩沐幼苗 勤学成栋梁 华政英才走四方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不负青春时光 风云起钟声扬 千年中华盼飞翔 依法治中国方能致富强 有志青年聚东方 秉公断曲直 执法我强项 人民利益高无上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耀我明珠之光 耀我明珠之光 | 校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