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教育局

东莞市茶山镇教育局

2018/8/24 14:00:01 人气值:
学历层次: 东莞教育局      邮箱: cszkjb@163.com      招生电话: 0769-86642805      地址: 东莞市茶山镇健康路15号      学校网址: http://www.cskjb.net/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面积56.6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5万人。2006 年以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委提出的“调结构,建新城,弯道超越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 实,全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预计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3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税收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 11%;镇本级财政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458元,同比增长5%。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名镇、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省教育 强镇、省卫生镇、市文明镇街先进单位、市文化建设达标镇、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街等荣誉称号。

一、茶山概况及近几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的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全镇现有公办中学1所,公办小学5所,公办中小学户籍学生6706人;有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48人;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3个,其中民办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13706人;民办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3835 人。几年来,我镇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发展,鼓励和引导各类学校创建等级学校,目前全镇公办中小学共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4所,等级学校占公办中小学总数的83.3%;省、市一级公办学校在校生占公办学校在校生比例为:小学95.3%、初中100%。全镇有市一级幼儿园3所,市镇区规范中心园1所,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三星级民办学校2所。全镇逐步形成了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衔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办学体系。 2009-2010学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100%,辍学率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 100%,毕业率100%,升学率99.18%,辍学率0.082%,17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98.6%。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 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

二、创建省教育强镇以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逐年加大教育投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近四年来,我镇财政可支配收入15.1亿元,教育投入近 3亿元,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20%。2007年至2010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是6204万元、7688万元、7808万元和7918万元;2007年至 2010年全镇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6621元、10410元、11225元和11386元,充分体现了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长。

二是积极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加强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投入740.3万元,建成康乐运动场1个、室内灯光球场2个、运动场1个、地理园1个、计算机室1间、心理健康室4间、环保展览室1间、航模室展览制作室2间、科技活动室1间,完成校道路面改造工程1项、排水系统工程1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3期,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联合办学后的学校管理,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此外, 2009年又投入651万元,分期分批对全镇中小学校舍安全进行全面整修和加固。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科学统筹、合理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镇公办中小学建成多媒体教学平台157套,配置电脑设备 1340台,千人生均电脑200台;配置教师电脑302台,教师人均电脑0.66台。同时,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全镇400名45岁以下的教师获得计算机高级证书61人,占15.25%;获得中级证书324人,占81%;获得初级证书15人,占3.7%,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能力明显增强,为我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第二小学被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第三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四是积极稳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认真落实省、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2009年成立了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通过考试与考核结合选聘合同教师方式,顺利地完成了公办中小学校26名代课教师转为合同教师工作,并提高了新聘任合同教师的待遇,做到人均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不符合聘用合同教师招录资格或未通过选招聘用合同教师考试与考核的代课教师,学校已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参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五是建设教育政务信息体系。新建了镇教育政务信息体系,实行了网上签收公文,增建了茶山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及茶山镇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和茶山镇心理教育网站,同时深化管理板块内容,初步实现了办公网络化、公文无纸化的目标,有效降低办公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坚持教育全面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优化发展。2007年9月,统筹茶山中心幼儿园办学,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管理和监督机制,同时,积极发展村级办园,鼓励各村居发展幼儿教育,建立多元化办园的幼教体系。此外,运用“走出去,带进来”的方法,通过参加一系列学术讨论会和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国内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并结合本镇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学前教育高质发展。

二是义务教育巩固发展。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的书杂费,同时,免除莞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民办学校的书杂费 80.4万元。积极落实《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为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新莞人子女1134人免除书杂费230万元。抓好防控保辍工作。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专项督查,健全学生变动情况通报制度,做好流生动员复学工作,全镇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在100%和99%。不断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四年来全镇发放助学金及住宿费补助90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92人次。

三是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茶山中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高中资源配置,强化教育质量管理。 2010年,我镇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茶山中学和嘉玛学校高考被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共410人,录取率为99%,高出市录取率近4个百分点,每万常住人口升大学比例在全市排名12位,比2006年提升了16位,全镇高中教育稳步提升。

四是社会教育全方位发展。注重打造“四载体”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着力构建文化载体,先后建成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新文化广电大楼、文化广场、茶山绿道、东岳公园,及完善了各村体育设施,同时,推进了图书馆建设,新建了镇图书馆、及增埗、冲美等村级图书馆,并建成圣心、华美等6个培训和德育基地,为市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创建了良好的条件。着力打造活动载体,围绕“阅读、和谐、发展”主题,开展第六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举办“名家经典伴我成长”朗诵比赛等20多项活动,引领群众积极读书、学习,打造书香茶山。同时,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法制禁毒、交通安全、家庭伦理、消防劳保等知识的传播教育活动,强化现代公民教育。着力打造论坛载体,深入开展《学习论坛》、《茶山论坛》和《青年论坛》活动,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教授、学者举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论坛40多期。

(三)坚持教育持续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开展各种荣誉观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每年召开全镇性的庆祝教师节大会,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另一方面,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制定《茶山镇教师综合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评先奖优等的重要依据,并把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确保教师考评科学、公正、合理。同时间,完善《茶山镇奖教奖学方案》,每年评选出教书育人优秀校长2名、教书育人优秀教导主任2名、教书育人优秀教师63名、教书育人优秀班主任15名,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近年来,我镇努力拓宽教师培训的途径,积极构建教师分层、阶梯式的培养体系,每年由教育办组织全镇性的较高规格的师资培训活动2至3 次。尤其是今年,镇主要领导更加重视教育发展,在原有教师培训机制的基础上,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教师培训组织领导,制定了《茶山镇中小学 “强师工程”教师培训工作方案》,设立1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召开“强师工程”教师培训动员大会,全面铺开大规模教师培训活动。四年来,全镇共组织教师各类培训共52次,参加培训人数7710人次。

三是加强学历提高。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学历提高激励机制,制定了学费补贴制度,提高了教师通过进修提高学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镇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20人,在读教育硕士7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达96.3%,具有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达 87.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达91.7%,对比2006年,分别增长2.3%、20%、14.7%。

四是加强名校长、名教师专业培训。出台《茶山镇“三名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名师、名校、名校长”5年规划和明确2005年至2010年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三名工程”,通过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等培养与评选方式,打造教师人才梯队,培养教育教学“领军”人物。一方面,狠抓名校长岗位培训,组织校长或骨干行政干部分别参加省、市两级培训,四年来全镇有9名校长完成了校长上岗培训,5名校长完成了省级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2名幼儿园老师完成了园长岗位培训。另一方面,狠抓名师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如2009年分期分批组织31名教师到莞城中心小学实行跟岗学习,2010年组织30名学校行政干部到江苏、上海为期6天跟岗培训等。同时,狠抓教师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英语、计算机等各类专业培训,四年来,全镇中小学教师通过了市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12名教师通过了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5名英语教师完成了出国培训,60名教师通过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目前,全镇共培养出 “名校长、名教师” 13名。

五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2007年制定《茶山镇教科研制度》,健全了“镇教育办教研组、全镇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引导学校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开展教育研究与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新局面,推动教科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开展。四年来,全镇各学科共有12个市级以上教科研立项获得审批或通过,对比2006年增加4个,现结题1个;获市级以上奖项论文、教学设计、课例 172篇,比2006年增加65篇,其中3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市级以上奖项972人次,比2006年增加847人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制定了《茶山镇教育质量综合评奖方案(试行)》、《茶山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意见》、《茶山镇教师综合评价方案》、《茶山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表》、《茶山镇三名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

二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研中心组指挥职能,着力加强全镇教学过程管理和研究管理,在全镇公办中小学实施《茶山镇推门听课制度》,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认真落实《茶山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意见》,强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质量自查、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是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编制《茶山镇普通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加大指导督查力度,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落实。筹划、出版《茶山教育》、《茶山镇教师论文集》,开展学校优秀管理案例征集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学校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四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大学校安全设施和技防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安全学校创建活动。狠抓安保工作,投入54万元,完成了全镇校舍安全统一检测工作;投入了78万元,统一招聘公办学校保安人员35名;投入16万元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110报警系统”。开展警校共育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监控,确保校园安全,全镇没有发生重大校园事故。狠抓卫生防疫防控,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晨检制度、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制度,加强学校健康卫生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坚持食品定点采购制度,抓好饮食卫生管理、食堂管理和防疫工作。狠抓安全教育培训,制定防险救灾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增强防范救护能力;狠抓健康教育,在茶山镇教育网上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设立心理辅导热线,在各校均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协同班主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排解学生个体和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加强教育热点问题整治。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政策,严禁乱订乱发各种教辅资料,设置中小学收费监督举报电话,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实行公开投标征订教辅资料,统一在新华书店采购,并由镇财政局统一结算。在各学校设立校务、财务公开栏,强化了校长收费管理责任。开展学校收费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规范学校收费和教育经费管理。

(五)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抓手,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创新德育模式。突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文明三有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突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每间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校园”为主题,每年举办演讲、作文、书信交流、书法、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谐、活泼的校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开展 “千师访万家”活动,邀请多位省、市家庭教育的专家参加讲座,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推进关工委建设。我镇加强关工委“五有”建设,积极发挥老同志作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开创了我镇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工委领导高度赞许。 2010年9月,我镇在江苏宜兴召开的“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基层建设现场交流会”作经验介绍,并播放了我镇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活动纪实DVD,受到了大会的一致好评。

二是推进新课改。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新课程的学习、培训与工作指导,定期召开新教材教学专题研究分析会和举办研究课、观摩课,及开展镇、校结合研究活动,通过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打造教育特色。积极实施“2+1工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一个个人专长体育项目、一个艺术兴趣项目。开展“创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特长学生,努力打造“学在茶山”新品牌,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如:茶山中学在田径、篮球项目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卢倩仪曾获2008年广东省“多威杯”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栏第二名;中心小学在书法、航模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曾获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航空模型小学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嘉玛学校在速滑运动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曾多次在省市大型运动会上表演。

此外,我镇学校成功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2所,东莞市绿色学校6所,广东省绿色幼儿园1所,东莞市绿色幼儿园4所。5所学校先后获“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文化先进达标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等称号。3所学校获“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称号。茶山中心小学2008年获“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称号”;连续获省政协、省教育厅等单位授予的“书法教育先进单位”、“书法教育名校”称号,连续四年获“东莞市书法教育名校”、“东莞市书法教育先进单位” 称号;2009年获“东莞市体育特色学校”称号。第二小学2007年获“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第三小学2006年获“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

(六)坚持规范民办教育管理,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抓办学。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帮助民营企业创办了品华学校、新办童心幼儿园等一批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制定《茶山镇民办教育行业自律公约》,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教师管理、招生和安全卫生管理等,通过公民办学校帮扶方式,实行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一对一帮扶,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在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评优方面,实行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

二是抓督导。强化民办学校督导管理。对全镇持有办学许可证的8所民办学校和15所幼儿园按公办学校要求参加年度检查和质量考核工作,按统一要求组织质量检查。严格落实年检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督促民办学校按层次按规模进行招生。凡不按要求招生行为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制,使民办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社会效益逐步提升。

三是抓安全。强化民办学校的安全卫生管理,建立了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制定民办学校安全卫生监督措施。同时,成立了由工商、卫生、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安全工作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校车、食堂、安全、卫生以及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几年来,全镇民办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是抓队伍。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管理,按公办学校要求推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民办学校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升民办学校的教师学历。目前,全镇民办学校教师68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有4人,占0.6%;具有本科学历教师222人,占32.5%;具有大专学历教师413人,占60.4%,学历水平达标率100%。

五是抓质量。以帮助民办学校创办星级学校、绿色学校为突破,着力优化民办学校办学环境,提升办学水平。目前,品华学校、新华学校成功创建市三星学校,嘉玛学校、新小太阳幼儿园、新阳光幼儿园、乐贝尔幼儿园等6所学校(幼儿园)成功创建省、市绿色学校(幼儿园),嘉玛学校、爱弥儿幼儿园等2所学校(幼儿园)被评为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