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1958年增办徐州农业专科学校,1975年创办“徐州地区五·七农业大学”,1979年恢复“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200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徐州生物工程学校,是全省首家生物工程类职业学校。2003年设置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生物工程分院,2012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备案。
学校占地61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35人,专任教师26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7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7人,“双师型”教师123人。建有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园艺园林、动物医院、信息机电等30个实训中心,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专业设备总值4300万元,馆藏25万册。
学院设有农林工程系、动物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部等6系1部,开办26个大专专业,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类专业为特色、农林牧医类专业为优势、机电信息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结构。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1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3个牵头服务徐州“四大千亿元产业”重点专业(园艺、园林、生物制药)、1个徐州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1个中心(徐州市风景园林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市品牌、特色和示范专业。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立足徐州,面向淮海,建设职教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面向社会、紧贴市场的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企业,实施“教学合作、人才合育、文化互融、事业互促”的策略,与扬子江药业、正大集团、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广西桂柳等1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深层次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建校以来,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4万多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连地区70%的农技推广干部和30%的乡镇党政主要干部均毕业于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是农业部A等学校、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现为全国农业职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农牧职业院校生物工程类专业组长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近年来,获得“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回报社会先进单位”“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花园式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956年4月,省政府决定建立徐州农校,农林厅直管,筹备组选址于市西郊卧牛山北麓,征地800亩,多方支援,历时3个月,建成房舍7000余平方米,同年9月24日开学,设农作物栽培、植保两专业,在校生600余人,教职工80余人。时条件艰难异常,师生掘土井吃水,燃油灯照明。1958年增办徐州农业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地委管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时房舍不足,师生亲自烧窑制砖,采石建房。专科设农学、植保、牧医、农水四专业和预科班,中专设作栽、植保、土肥三专业,后又招“社来社去”学生,至62年停办。此期编写了一批适应国情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取得一批省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被评为全国、省文教卫生战线先进单位,出席全国、省“文教群英会”,皖、豫、鲁、内蒙等地农牧院校相继来校参观学习。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966年7月受“文革”运动冲击,学校党政组织近乎瘫痪。1970年学校被徐州地区“五·七”干校占用,教职工被编为其一个连队,学校停办。1975年成立“徐州地区五·七农业大学”,隶属省教育厅高教局领导,设农学、牧医、农机、师范、医学五系科,至1976年在校生800余人。此期办学受到严重干扰,领导班子变化频繁,中专停招10年之久,40多名教职工调离,设备仪器图书损失严重,校舍毫无增加,长久失修,破陋不堪,274亩土地及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被外单位占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4月省政府撤销“五.七”农大,于原址恢复徐州农校,学校重获新生。设农学、植保、牧医三专业,毕业生国家统一分配。1983年起单独招生,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中专生,定向分配,又与徐州师院联办农业师资专修科(大专)9年,培养大专生400余名。其间新建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楼等建筑十二幢,面积17000多平方米,荔园兴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场及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有较大起步,被评为“农业部A等三级学校”、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市绿化先进单位,成立全国优质棉培训中心。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992年1月,“南巡”谈话发表,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逐步发展。抢抓招生改革新机遇,增设新专业,累计招生5000余名,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三楼一路”等一批工程竣工,新增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收回被体校占用土地,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立四大学科,试行学分制,开办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红红火火,服务“三农”深入开展,省市多位领导到校视察,多所兄弟学校来校参观,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国家级重点、市模范学校,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及市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扶贫攻坚先进单位、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以来,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和职教改革新形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此间经历了更名升格、扩建工程扩大规模、建省市示范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创“示范职业”学校、周边资源整合等重大事件,5年累计招生11000余人,在校生9100余人,新增建筑6万多平方米,土地50多亩,办学条件迅速改善,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研究生增至40余人,副教授、高级讲师达45人,省市示范专业达12个,教学设备总值增至2000多万元,校企合作、国际交流获突破性进展,专业建设成绩突出;教学、行政、人事、分配、后勤诸项改革全面推进,规模扩大与内涵充实相同步,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相同步,改革深化与发展提速相同步,各项事业蓬勃向上,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及市“先进集体”等称号。
2010年获批筹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以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三年制中职教育,开设11个五年制大专专业、21个三年制中专专业,其中8个专业为省市示范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园林技术(省级示范专业)
园艺技术(省级示范专业)
植物保护(省级示范专业)
畜牧兽医(省级示范专业)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方向)
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
宠物医学
园林实习
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
药品经营与管理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
园林花卉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
电子商务
农村经济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院领导
校长蒋留生蒋留生:党委书记、校长,主持全面工作,负责党务、人事和财务工作。
秦越华:副校长,教学管理、教研科研、专业建设、成教培训、民主管理、纪检监察工作。
刘明生:副校长,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团的工作。
办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二次)、“江苏省教育回报社会先进单位”、“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主题教研年先进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花园式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徐州市扶贫扶坚先进单位”、“徐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廉洁徐州创建先进单位”(连续三次)、“徐州市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立足徐州,面向淮海,建设职教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面向社会、紧贴市场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农林牧专业为优势,以生物技术类专业为特色,以信息机电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教育”,已与7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企业投资在校内共建了实验室、实训基地,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办学班,9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
建校以来,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60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连地区70%的农技推广干部和30%的乡镇党政主要干部均毕业于学院。近年来,学院通过举办全省农民创业培训班、国家试点班,送科技下乡、挂县强农富民、开通农信通咨询热线等各种形式,致力于职教富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2008年被农业部、团中央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
相关新闻
2013年10月21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0KV变、配电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学院2013年重点项目之一的供电增容工程顺利竣工并经相关业务部门验收投入使用。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供电系统已不具备相应的供电能力。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为满足学院发展及供电需要,学院及时实施增容改造。该项目,双电源10KV供电,由10KV西郊专线进学院组合式配电室提供主供电源,接入容量5200KVA;由10KV西夹134线12号杆T接提供备用电源。此项工程历时4个月,总投资900万元,包括一个主供组合式配电室、三个配电室、专供线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