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位于合川、铜梁、潼南交界的太和镇。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马门溪龙的故乡,也是蜚声世界的“丝绸之乡”。蜿蜒的涪江流经太和镇,富金电站隔江而立,柏油公路直达场镇,遂渝铁路在此设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享有“小合川”的美誉。今天的太和中学,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学校拥有10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54个,学生3300人,初中班46个,学生2700人,在校学生6000人。在编教职工300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学生来自合川、潼南、铜梁、武胜等市县的30多个镇乡的60多个中小学。目前,学校有教学楼6幢,科教实验楼2幢,教师宿舍7幢。学生公寓5幢。学生食堂2幢,其内部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我校是重庆市最大的高完中之一,正在积极创建全国一流的农村高完中。 太中简介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位于合川、铜梁、潼南交界的太和镇。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马门溪恐龙的故乡,也是蜚声世界的“丝绸之乡”。蜿蜓的涪江流经太和镇,富金电站隔江而立,柏油公路直达场镇,遂渝铁路在此设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享有“小合川”的美誉。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始建于民国34年(1945年),时名合川县第二中学,1950年春停办。1956年秋恢复办学,名为四川省合川县第四初级中学校,1960年秋增招高中班。1983年经上级批准成为高完中,更名为合川县太和中学。1996年原太和镇石岭初级中学校合并入太和中学;2001年原木莲镇初级中学、小河乡初级中学撤并入太和中学;2005年佛盐初中撤并入太和中学。2006年改为现用名。学校现占地近160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常年办班96个,在校学生5016人。其中高中54个班,每班54人,计2916人;初中42个班,每班50人,计2100人。学生来自合川、铜梁、潼南、武胜等区县的30多个镇乡的近60所中小学校。在岗教职工301人,来自山东、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曾聘请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外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260人,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95人,名校长1人(合川十大杰出青年),名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36人,重庆市先进个人10人次,其中市劳模1人。 如何把中差水平(考试成绩)的学生教育好,如何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奠定良好的成才基础,是全国许多教育家潜心研究的问题。多年来,太和中学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着,而今,基本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之路! 学校定位:立足合川,面向重庆,创建全国一流的农村中学。 战略目标:在建校60周年时(2005年前后)创建成重庆市重点中学;建校70周年时创建成重庆市一流的独具特色的农村中学;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成全国一流的农村中学,在全国农村中学中有一定影响。 历史沿革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始建于民国34年(1945年),时名合川县第二中学,简称“县二中”。1950年春停办,1956年秋恢复办学,名为四川省合川县第四初级中学校,我们现在采用的建校时间,就是从此时算起的。 建校初期,学校占地面积五万余平方米,教学班六个。学校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教学设施非常简陋,生活条件及差。零星散布在废墟上的校舍面积总共不到3000平方米。四周荆棘丛生、瓦砾遍地、乱石嶙嶙。针对这种境况,以王德达校长、陈其林主任为代表的老一代太中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团结、爱校、刻苦、博学”为校训坚持勤俭办学,从严治教的原则,实行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制度,使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奋斗,到1958年,发展为9个教学班。 到了六十年代初,学校面貌大为改观,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从1960年秋季开始学校开办高中班,当年就招收了两个高中班,学制2年。1961年因国民经济极度困难,高中被迫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化遭受了浩劫,我校也蒙受了重大损失,不少教师蒙受不白之冤,受到无情打击,此时的学校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直到1971年春,学校才又恢复高中办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经过拨乱反正,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教学质量上显著提高,办学规模和各项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恢复高考以来,我校高考上线录取人数,历届居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大大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1984年,经上级批准,我校改名为四川省合川县太和中学。从此,她豪情壮志,满怀信心地在完全中学校的行列里奋勇前进。1992年,合川撤县建市,隶属重庆市,学校也改名为合川市太和中学校。 1996年秋,合川调整学校布局,将石岭初中并入太和中学。学校至此一校两点,建筑面积达18267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六倍。有初、高中共38个教学班,学生达到2493人;教职工达144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9人。各学科专业教师配备齐全,一支业务素质高,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理、化、生实验室齐全,体育设施,图书仪器较为充实。 2001年,合川再次调整乡镇布局,小河、木连两镇撤并入太和镇,小河初中、木莲初中也并入我校。此时,学校实行一校四点,有初、高中82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202人。此时学校提出“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创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宏伟目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新的发展时期。 2002年学校撤除木莲教学点,实行一校三点,有初、高中80个班,学生达5936人,教师220人。2003年学校又撤除小河教学点,实行一校两点(新街教学点、石岭教学点),有初、高中83个班,学生达6096人,教职工252人。此时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创办成重庆市重点中学的目标,并努力打造农村教育特色。 2005年佛盐初中并入我校,学校仍实行一校两点,有初、高中89个班,学生达5980人,教职工289人。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并建立了党委。此时,学校已经发展到拥有91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员工300余名,学生5900余名的富有较强影响力的农村高完中,并继续为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努力奋斗着。 2008年学校成功创建了重庆市重点中学,是重庆第二所农村重点中学,目前学校正以成功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农村名校。 目前概况 今天的太和中学已经拥有近10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6000余人,其办学规模在整个重庆市乃至全国来说,都称得上农村中学中的“超级航母”。太和中学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少电视台、报社纷至沓来,竞相报道太和中学。太和中学在社会上名声鹊起、声誉日隆,可以说是凝聚了数代太中人的心血和汗水。 太和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涪江之滨的合川区西北重镇太和镇,与铜梁、潼南两县交界,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马门溪恐龙的故乡,也是蜚声世界的“丝绸之乡”。太和中学分新街和石岭两点办学,占地面积1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5幢,设施先进的实验楼2幢,设计合理的教师宿舍楼7幢,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5幢;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清洁卫生的重庆市示范食堂。常年办班96个,在校学生5016人。其中高中54个班,每班54人,计2916人;初中42个班,每班50人,计2100人。学生来自合川、铜梁、潼南、武胜等区县的30多个镇乡的近60所中小学校。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又征地60亩,正在兴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游泳馆。学校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的目标,在建校60周年时创建成重庆市一流的农村高完中,在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成全国一流的农村高完中,在全国农村中学教育界有较大影响。 学校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合川一流的“校校通”宽带信息网工程,校园实行“一卡通”。现有学生微机室4间,校内拥有带硬盘的计算机200余台,教师电子备课室2间,还建有多媒体演播室、多功能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并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科教大楼,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学校有专门的音乐室、美术室、形体室和教职工俱乐部。 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学校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教学方面,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实行严格的奖惩和升降制度。教育方面,育人工作以导为主,坚持做到行为教育规范化、思想教育系统化、品质教育持久化、心理教育科学化、公寓管理军事化。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年级组管理的作用,并采取教师值周制和干部值日制,校园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以军训为契机,强化学生行为管理。学校目前正在试行“学生成长档案”的教育模式,力争读懂每个学生,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后勤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实行免费就餐制。 我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1998年至今,升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人数居合川区高完中(不含合川中学)第一。近几年,中考成绩也位居同类学校第一。目前,学校已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和重庆市联招学校,学校也获得了“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重庆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合川市示范学校”、“合川市园林单位”、“合川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