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址位于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由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创办。1892年2月15日,从传教士罗贝特·陶维新在重庆大梁子(今渝中区新华路)招收男生行课,1894年迁校至下都邮街23号(今解放碑美美百货),由清廷川东道台批准,始称广益书院,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1904年由下都邮街迁往巴县崇文里(南岸区黄桷垭现址),更名为广益中学。1928年,因反教运动,学校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由国人杨芳龄接办,改制为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同年,四川省政府委员、川东军阀刘湘亲赠学校“江巴学校之冠”匾额。[2]
历史沿革
1892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在解放碑附近下都邮街23号开始办学,1894年经清政府批准创办广益书院,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
1904年,解放碑附近迁往现址(南岸区黄桷垭),更名为广益中学。1905年西南地区第一个标准足
球场在广益中学建成,并开始普及足球运动。1912年建成理化实验室。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重庆成立了川东学生救国联合会,6月3日,广益中学学生开始罢课并参加游行示威活动。
1924年,中共党员肖楚女来重庆整顿和改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到广益中学发表演讲,痛斥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
1928年,广益中学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改称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国人杨芳龄出任校长。同年,刘湘亲赠我校“江巴学校之冠”匾额。
1929年,广益中学筹建了首届校董会,重庆市参议会议长、市总商会执行主席王云松任董事会主席,国民党第13师师长曾子唯任董事会副主席,刘湘的秘书长李公度、社会名流朱叔痴等任成员。
1933年,广益中学足球校队以7: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为此,该舰将舰上一铜钟赠送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1935年,广益中学筹建了第二届校董会,胡文谰任董事会主席,陈果夫为名誉校董,胡子昂、古耕虞、温少鹤任校董。
重庆成为抗战陪都期间,广益中学更是以其师资强、管理严、质量高、环境幽成为国民党政要子女入学的首选,如:陈立夫之子、国民党元老邵立子之孙、空军司令周至柔之子、人称范傻儿的范邵增之三个儿女……等等。蒋介石两度作客校长家,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亲书礼堂匾额“广信堂”,陈立夫为学校一幢新楼亲笔题名“广益堂”并曾客居于内。1934年,校长杨芳龄为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勉励其勤学于业,努力进取,特提出校训“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学生,现遍及神州大地,海外各国。
1949年11月30日清晨,黄桷垭解放,广益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60年、1997年、2004年,凉风垭中学、重庆第四中学、涂山中学先后撤消并入我校。
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重庆第五中学,1960年下放区管辖。在这期间,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老师教书育人,学生争创三好,在保持广益原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迎来了学校新的发展。
在十年文革动乱结束后,学校经历了一个恢复过渡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质量立校”之路,我校率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分配原则和激励机制。形成了以需定岗,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公开公正,能者上、不能者下的用人机制。
1984年至1986年,学校奋夺重庆市“巾帼杯”女子足球三连冠。
1992年四川省教育厅批恢复校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广益中学”。
1994年,广大海内外校友回校举行了盛大的百年校庆。
1997年重庆直辖更名为“重庆市广益中学”,同年评为重庆市首批“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2001年5月,重庆市教委批准我校为“重庆市联招学校”,2005年成为南岸区“示范中学”。
2007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知名校友
学校风貌 以百年广益文化为底蕴
建校115年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3万多名人才。其中,著名人士有:邹容(广益中学第一届校友,辛亥革命烈士)、王朴(红岩英烈)、刘洪堰、肖永祥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邹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嘉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谭民化,解放后我国第一个理学博士:张筑生等科学家和学者。国家女子女排五连冠教练:邓若曾,著名"钢琴王子"李云迪的恩师:但昭义,《红岩》月刊主编:邓均吾等文体、艺术界名人……该校70年代校友李文福(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航天英雄杨利伟原所在师政委),该校四十年代校友李锡铭(曾任北京市委书记,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
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
广益中学高、初中教学质量尤其引人注目,近年高考连上台阶,上线率超过95%,其中本科录取率超过50%,在同级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更为可喜得的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蓓蕾初现,"14岁少女教改方案"提出者、该校初2年级学生卢唯引起全国媒体和专家高度关注。该校是国家级体育先进单位、区级绿色学校,区级最佳文明单位、区级安全文明小区,学校连续12年获南岸区办学质量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
以独特天然环境见特色
广益中学有"氧吧学校"之誉,学校座南山之巅,位古塔之下,傍黄桷古道,眺渝中美景,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空气清新,鸟鸣树梢,花香扑鼻,白色小桥,清流碧波,回廊花架,典雅灯景。校园亦花园,校园环境益智、益情、益身心。在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在实施创重扩建项目。不久的广益中学,在现有基础上将成为重庆市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学校。
以先进设施设备显时代
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古老的学校焕发出现代的风姿。拥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阅览室和理化生实验室;拥有西南地区最早的标准足球场;多功能演播厅已在全市领先;公寓式的学生宿舍,设施齐全,安全,方便。
以雄厚师资力量作保障
广益中学有一支以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市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占97.5%。由于学校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以严格规范管理求发展
广益中学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具有一百多年的住读生管理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学生无接近"厅、吧"之虞;学生宿舍内不仅有管理员24小时值班,并有多名生活老师专职管理,而且,学校还专门选派了行政干部、骨干教师每天入住学生宿舍,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办学理念
荣誉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出自"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校 风:文明 进取 求实 创新
教 风:守德 树人 学高 严谨
学 风:勤学 求真 多思 重行
办学传统:爱国爱校 治学严谨 尊师勤学 文明活泼
办学思想:秉承传统 注重创新 突出特色 和谐发展
学校办学总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近期发展目标:争取在三到五年内把我校办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质量优异、团队优秀”的具有较强辐射性和示范性的重点中学。
办学特色:历史立校 文化兴校
学生培养目标:做真人,志趣高远;求真知,学业精深;尚践行,成才报国。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团结协作。
我们的办学理念可以浓缩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八个字。这一办学理念的形成,是广益中学114年办学优良传统和教育教学实践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广益这本厚重历史名著的解读;是广益114年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三个世纪、几代人、数十位校长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出自于《礼记·中庸》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迩:近的意思,卑:低的意思。“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的字义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必定从低处起步。喻义是从基础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事业上“行远”是积累、“登高”是成就,“行远”与“登高”体现了“积累”与“成就”的辨证关系;在做人上:“行远”即应树立远大理想,“自迩”则要求必须脚踏实地;在做事上:“登高”即应有攀登事业和科学高峰的抱负,“自卑”即指必须具有万丈高楼从地起的务实精神。其核心就是突出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
办学文化
一、将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上升为办学理念,是对百年广益历史文化的传承。
1、“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办学理念是百年广益历史的传承。
广益中学由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于1892年2月在重庆大梁子(今渝中区新华路)创办,1894年迁下都邮街23号,经清川东道台批准始称广益书院 ,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1904年由下都邮街迁往巴县崇文里(南岸区黄桷垭现址),更名为广益中学。1928年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国人杨芳龄接办,改称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1934年,校长杨芳龄总结广益办学42年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广益下一步的发展,同时为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特取《礼记.中庸》中的“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八个字作为校训勉励师生业精于勤,努力进取,学校虽经历了教会办学、私立中学、公办中学和文革后恢复和百年校庆后的振兴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但广益中学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办学指导思想一直未变,“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训一直传承至今,经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讨论并征求部分教育专家意见后,形成共识,将校训上升为办学理念。
2、“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办学理念是百年广益文化的传承。
所谓文化,就是人们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广益经过114年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第一、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源地之一,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由于学校初为教会兴办,学校中文名为“广益中学”,(出自《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英文名为“Fiends'High School”(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在教会办学的36年中,主持教务的是英国人,学生与英国人经常接触,耳濡目染,基督教文化和以英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氛围浓厚。
校长陶维义先生,曾是英国皇家足球二队中锋,是他携带第一个足球入川并于1905年建起了西南第一个标准足球场,1907年组成了首支有球服、球鞋的正规足球队。1933年,校队以7: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为此,该舰将舰上一铜钟赠送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足球文化的发源地。
第二、“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校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1928年,学校脱离教会,变为私立中学,但校长杨芳龄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因而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在学校实行了“五育(德、智、体、美、群)”并举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按照西方先进的教学设施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室、运动场,购置发电机安装电灯、理化生实验仪器;仿照西方科学的课程设置,开设物理、化学、地理等“洋科学”课程;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文化思想带入广益,杨芳龄在总结了教会办学36年和本人办学6年的实践 ,并吸取当时西方教育中重视让学生打好基础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选取《礼记.中庸》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提炼出“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为校训。
第三、陪都文化的熏陶,让“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校训得到充分演绎。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大批文化名人。杨芳龄聘请数学家何鲁、国学大师赖以庄、著名作家姚雪垠(《李自成》作者)、黄芝明(笔名碧野)、外籍英语教师文幼章(加拿大人,市11中创办人之一)、著名画家杨济川、佘雪曼、地理教授吴子龄等专家,组成了一支名师队伍,这些名师道德文化兼备、教书育人并重、言教身教结合,“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得到了充分的演绎,中西文化在学校交流、碰撞、融入。由于“师高弟子强”,这一时期的毕业生,解放后大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引领,使落实“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的校训具体化 。1951年政府接管学校后,更名为重庆第五中学。在政府接管至文革前这一时期,以彭德坤为代表的各届校长,认真贯彻党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老师教书育人,学生争创三好。不但对“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赋予新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十六字诀(“既要抠死、又要抠活、从死到活、讲解准确”)和教学三十二字诀(“狠抓基础、手脑并用、层层打夯、当堂巩固、反复检查、补好缺漏、学懂学全、攀登高峰”)。进一步突出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中“重在基础”的核心内容,把办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贯彻落实办学理念具体化,整体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75%左右。
二、将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上升为办学理念,是广益中学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基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中其核心也就是突出“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这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毛宝权为代表的各届校长,成为践行“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推动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探索者。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率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从1998年起,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与分配方法,建立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分配原则和激励机制。
在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对学校的人事用工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是对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对职工实行岗位聘任制;第二步是作为南岸区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从2001年开始实行全员的聘用合同制,初步形成了以需定岗,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公开公正,能者上、不能者下的用人机制。是改革的动力,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为“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定提高,从而调动了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既有“行远”的理想和“登高”的抱负,又有脚踏实地、万丈高楼从地起的务实精神的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改革、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革德育工作方法。建立了面向全体、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德育工作网络和“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管理模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渗透到教育活动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环境优化中。强调德育的实效性,降低德育重心,使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体验,醒悟和反思,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并通过营造美的环境、展示美的内容、探索美的形式,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中“重视基础”的核心内涵,学校教学实行“科学目标——分层落实——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的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突出抓好过程管理,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做到“精心备课,教案落实;认真上课,效果落实;及时批阅,反馈落实;及时谈话,沟通落实。”加强常规检查,了解掌握“基础”的落实情况,针对问题,及时引导,及时整改,重点对“基础”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将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上升为办学理念,有广益百年辉煌作证。
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成就了广益百余年来昌隆、文风鼎盛、师道弘扬、人才辈出。数万莘莘学子铭记着“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教诲,走向神州各地、海外各国;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激励他们“行远”与“登高”,使他们冠盖名流济济,若璀璨群星,齐为中华民族争光添彩。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革命先烈辛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红岩英烈王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李锡铭,中科院院士、药理学家邹岗,中科院院士、脑智科学家李朝义,工程院院士、航天测控专家刘嘉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谭民化,巴黎大学教授谭雪梅,莫斯科大学教授谭傲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队五夺金牌的总教练、新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张筑生……。政界要人有:原北京市副市长陈介民,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天授,原成都市副市长陈祖湘,原南岸区区委书记曹均绵、区长胡庭吉、区人大主任李常禄,航天英雄杨利伟原所在师师政委李文福……。文体精英有:原世界五连冠中国女排教练邓若曾,钢琴王子李云笛的恩师、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但昭义……。
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中“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让校友们发出了“是母校让我们有今天的辉煌”的由衷感叹。对广益,他们有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文峰塔总让你魂牵梦绕”,“聆听铜钟歌唱,恰是慈母叮咛”的深深情结。
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促使我校走上复兴之路。近十年来,学校坚持“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突出其重在“基础”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996年,在众多同级同类学校高考上线人数为0的情况下,我校上线23人,引起了区教委的特别关注,而当99年高考上线突破100人大关、2000年高考上线人数登上150人台阶时,南岸区教委主要领导称广益中学为高考中杀出的一匹黑马。2001年,学校高考升学率为92.3%;2002年为94.5%;2003年为95.4%;2004年和2005年以及2006年,学校高考均取得了高出市平均升学率17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学校高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位居南岸区第三名。近三年来,学生各种竞赛获奖300余人次。同时,初中的三率指标、操行合格率、体育合格率均已达到市重点中学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近几年,学校艺体生上线人数一直居南岸区第一位,“三人制”篮球赛我校男子获西部地区第三名、重庆市第一名,排球、篮球等项目多次获南岸区第一名。从1992年开始,学校连续14年获南岸区办学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促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围绕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如何落实“重在基础”所面临的问题,开展教科研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选派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题《面向21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参加了市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教改实验和市级重点课题《快乐体育与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参加全国体育218课题获全国一等奖,学生课题《对初中教育利弊及改进措施的研究》获市一等奖。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多个市、区级独立科研课题,编写出版了校本教材《浩然文峰 百年广益》。
仅2004、2005、2006三年的不完全统计,教师论文获奖69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21人次。教师在CN、ISSN、ISBN刊号上发表论文137篇,历史教师黄祖清指导学生写的心得体会选入川版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193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97人次。学校是重庆市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实验学校。学校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精良、善于教书育人的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册在岗教职工 162人,专任教师138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47人,研究生学历3人,重庆市骨干教师3人,南岸区骨干教师有25人,被评为国家级先进1人,重庆市先进的10人,区级先进和受表彰的68人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促使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风气在我校已经形成。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广益的社会声誉再度鹊起,办学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1997年,学校只有17个班700多学生,2000年发展到30个班1300多学生,2006年,学校已达到38个班2000多学生,广益中学走上了重振辉煌之路。
四、将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上升为办学理念,是学校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广益中学建设和发展规划》。确定了近期目标是:在2006年左右“打造基础品牌,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展现“绿色广益、文化广益,数字广益 ”的校园风貌特征,初显“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中期目标是:2006—2010年“打造特色品牌,坚持内涵发展”,把学校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辐射性,独具特色的巴渝名校。远期目标:在2010年以后“打造示范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将学校创建为特色鲜明、管理科学、科研一流、团队优秀的现代名校。
围绕“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 ,学校加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经过长期讨论、集思广益,在“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完善了我们的办学思想:“ 秉承传统、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和谐发展”;制定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做真人,志趣高远;求真知,学业精深;尚践行,成才报国”;完善了“一训三风”,即: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风: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教风:守德、树人、学高、严谨;学风:勤学、求真、多思、重行;并有独具特色的校歌、校徽。秉承“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今后广益中学仍然要抓基础,重点落实五个方面的“双基”要求:德育上重点抓基本文明道德的教育和基本文明习惯的养成;智育上重点抓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学习技能的培养;体育上重点抓基本身体素质达标和基本体育锻炼技巧的培训;美育上重点抓基本审美知识的了解和基本艺术技能的训练;劳育上重点抓基本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劳动习惯的养成。
学校还将通过校友会、行政会、教代会、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学生会、部分家长会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办学理念进行学习宣传,使“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校友对我校的办学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动力。我们相信,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的发展规划一定会如期实现,广益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取得成功![3]
学校地址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