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简称'18中",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中心地段,观音桥地区鲤鱼池120号。是原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市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和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现有班级99个,学生5600人。在职教师348人,退休教师143人。61年艰苦历程,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重庆市江北县创办新声中学。学生100人,教职工20余人。
1952年11月,新声中学更名为重庆市第十八初级中学。
1958年开办高中,改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1962年确定为重庆市江北区重点中学。
1982年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同年被定为重庆市对外开放学校。
1988年被定为"直接向高校投放保送生学校",同年被列入《中国著名中学集》。
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5076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435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大楼,室内体育馆、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科技实验大楼、天象馆、公寓式学生宿舍、学生饭厅、游泳池等大型建筑。设有最先进的多媒体语言教学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室和综合报告厅(4间),全校开通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办学成就
学校建校以来,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上升。1996—2001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一九八二年高考,付丽坤获文科四川省第一名;一九九四年高考,袁昱获理科四川省第一名。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被保送进入高等院校。学校在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训练上成果突出,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一九九七年学校学生何旭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三十七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学生段欣毅获首届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银奖。其发明获国家专利权。近两年,有2名学生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一名学生被评为江北区“十佳杰出青年”,有600多学生在全国、市、区科学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奖,2001届高三学生张睿获全国服装设计模特大赛季军。
2005年,唐棠夺取重庆市中考状元。2006年,王其光勇夺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同年,三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四人走进清华、北大。2008年,4人考入清华北大,1人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50万元)。张晓霞理科全市第五,考入北京大学。莫娅全市理科第16名。语文、外语、文科综合三门单科成绩全市第一。600分以上100人,高分二视一人数49人。清华北大人数在85所重点中学中排第五。
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开办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田径、球类等特长训练班,在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成果显著。
办学理念
学校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应着眼于为成就学生的未来,为成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十八中学的办学理念:“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
“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这一办学理念,总的说来,就是:第一,着眼未来,立足现在;第二,面向大众,服务学生;第三,生生平等,人人发展。我们深信,十八中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十八中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使每个学生分类推进,十八中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全体教职工的最高行为准则,坚持素质教育,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创建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的现代化学校。
一、“成就学生未来”是目标,体现时代性、社会性、发展性。
“成就学生未来”的含义,一是成就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和谐发展;二是成就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潜质,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成就学生的现在,就是立足现在,才能着眼未来。“成就学生未来”的宗旨是,我们要成就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潜质,其落脚点就是成就学生的现在,即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
二、“服务”是落实理念的关键,它体现人本性、平等性和责任性。
从内容上看,“服务”的含义,一是为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服务,二是为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三是为铸造学生的精神和人格服务。从形式上看,提出“服务”理念,一是恢复了教育原本的平等性,改变了以往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二是主动追求学校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以更先进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教育;三是体现在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人人服务到位,个个恪守服务规则,奉献出优良的服务成果。“服务”的宗旨,是贯彻“成就学生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十八中对学生和家长利益的保障,是十八中对国家、社会、老百姓做出的主动积极的响应。
三、“每一位”是范畴,体现全员性、大众性、公平性。
一所好的学校,不是考一两个尖子班打造的品牌,而是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一直坚持倡导优质品牌高中教育要面向普通老百姓。“每一位”的含义,一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关怀、尊重和重视,而不是某些优秀学生才能享受到的特权。二是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个性、特长等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三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动的课程、丰富的校园文化、多元的评价机制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让学校成为有人文魅力和独创精神的学校。“每一位”的宗旨就是,每一位教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并充分发展每一位学生。
办学特色
目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正紧紧围绕“建重庆市示范性高中”开展工作。决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十八中办成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在重庆地区有示范性,有实验性,有影响,有特色的重点中学。
三大工程 保驾护航
名师工程,就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促进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的形成。十八中每年选送部分优秀干部和教师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还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外培训,之外,还配套实施了“梧桐工程”,以引进优秀人才。
青蓝工程,顾名思义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开展“老带新”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十八中的教育教学,实现青年教师的“13579”培养工程,使之一年争当合格教师、三年变熟手、五年成为骨干教师、七年成为学科带头人、九年争创名师。
人文关怀工程即凝聚力工程。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始终牢记把教师的需要和情感记在心中。努力做到当教师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取得一定成绩时,及时予以认可并对教师表示衷心地祝贺;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惑、难题时,及时深入了解,与教师们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校级领导
校长:罗丞
罗丞,男,中共党员,1968年2月生, 1986年参加工作。重庆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特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书记:范会民
范会民,男,中共党员,1962年5月生, 1981年参加工作。重庆市安全稳定先进个人、“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公务员,多次受到嘉奖并荣立三等功,现任政协江北区第八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十八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副校长:张帆
张帆,女, 1964年1月生, 1984年参加工作。重庆市德育先进个人。现任重庆市江北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江北区人大常委、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
副校长:任中才
任中才,男,中共党员,1964年6月生, 1986年7月参加工作。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名德育科研名师、特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
副校长:李勇
李勇,男,中共党员,1969年10月生,市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表彰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参与六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教师”,参与或主持编写书籍12部,15 篇论文获市级、国家级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于市级以上刊物。 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1]
历任校长
肖依默(1949-1953)第一任校长
宋正明(1953-1957)第二任校长
张绍堂(1958-1962)第四任校长
姚文贞(1977-1986)第六任党支部书记
薛映碧(1968-1969)第六任校长
廖忠恕(1969-1970)第七任校长
张传斌(1977-1984)第十任校长
冉盛善(1988-1992)第七任党总支书记
况泽云(1985-9193)第十一任校长
何世礼(1994-1998)第十二任校长
曾渝民(1999-2000)第十三任校长
牟其明(1992-1998)第八任党总支书记
明祖秀(2000-2001)第十四任校长
张尧(2001-2003)第十五任校长
马培高(2003-至今)第十六任校长
熊克蓉(2003-2010)第十一任党总支书记
附录
师生问答
学生:我老师喊我去18中但我不知道18怎么样,我成绩不算超好那种但是我也不错全年级1400多名我大概在前50名你觉得我应该选怎样的学校?
老师:如果想上一、三、八中或巴蜀,就不要考虑其他学校;老师推荐你去18中,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学校好不好并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的必要条件,在哪点学都一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