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法国同学走下天安门城楼,我的心有点失落。刚刚还满怀骄傲与激情向他们指点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却被他们的一个请求弄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好意思。其实那要求很简单,本杰明在用相机俯摄完令他吃惊的壮丽景色后,回头激动地对我们说:“给我们唱中国的国歌,好吗?”
和我同行的两位同学有点蒙:“在这里?”他们点点头:“对,就在这里。”我们迅速环顾了一下四周,羞涩地面面相觑。出于本能,我们不谋而合地将他们引到城楼拐角处一个看起来人最少的角落。面对他们的摄像机,我们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小声哼唱起来。我们小心地保持着一副平静的脸,好像很自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当几个游客突然从我们视野里“蹿”出来时,我们的音量急转直下,几乎为零。 来自:作文大全
一路上就想着这事,脑子反复回放他们摄像机记录的情景:三个中国学生,站在朱红色的高大柱子底下,一脸的不自在。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一种“报复”,在西行的下一站——首博的伏尔泰像下,我们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对,就在这儿,给我们唱《马赛曲》。
站在世界历史展厅的墙边,他们三人面对着我们,互相把手搭在肩头,摆出一副团结无畏的架势,旁若无人,他们自始至终用高亢的歌声,把那段雄壮美丽的旋律唱到极致。笑容是法兰西的浪漫,歌声是奔流的塞纳河水,好像是面对着墙上同样微笑的伏尔泰,兴奋地向他宣称:“瞧!我们给外国同学,演绎了多么美妙的一曲民族之音!”
自然,展厅里的人们都对这帮异国朋友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个老大爷,驻足听完了整首曲子,点点头说:“嘿,唱得挺好!”虽然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在唱什么,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心底里那个熟悉的旋律,在他们骄傲的表演中,正暗自流泪。于是,心情有点黯然。同样是国歌,为什么我们没有把它唱响,何况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难道是因为歌曲的风格不同?似乎不是。当年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这曲莱茵战歌,曾让那支只有500人的法军怀着沸腾热血,一路向北,杀退外敌。同样,在民族危亡之秋,不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唤起千万中国人奋起反抗的意志吗?不就是田汉狱中一纸豪情,赋予我们一种前进的步伐与节奏吗?不就是五线谱上一粒粒蝌蚪,游出压迫,游出封锁,游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