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易碎品,是种很脆弱的东西,常常被一些坚强的人所“不齿”。尼采是个善良得为一个被鞭笞的老马而不禁恸哭的男人,但他的在哲学里却是口口声声地说道:同情是妓女才有的美德。前不久听一个写诗的朋友说过一句话:越善良的人就越脆弱,任什么东西都可以伤害和摧毁,从而稀少而变质;而只有恶才向来都显得那么强硬和霸道,比如一点恶的泥土就可以污染一条纯粹善良的河流。
人们都不愿自己变得脆弱从而被伤害,所以宁愿常常面无表情或戴着各种巧妙的面具——虽然同时却心如刀绞,因而世界就缺少一种叫善良的人文生态环境,于是作家便乘虚而入:给我们塑造了许多善良的形象作为美好的理想主义的幻影,给自己安慰,也带给我们向往。
比如说,铁凝的那部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的主人公白大省是一个平凡、善良得有些缺心眼的北京女孩,因为善良,她不辞辛劳年复一年照料她瘫痪在床的奶奶;因为善良,她将本属于她的新房换给了弟弟;因为善良,她不计恨从她手中抢走她未婚夫的表妹;因为善良,她被一个又一个她曾经深爱的人伤害和抛弃……每个人都说她善良,每个人都说她仁义,却没有人说她幸福,善良得无可救药也脆弱得经不住幸福的一点碰撞。这让我们对善良只能抱着更深的成见,善良的易碎品摆放在我们面前:对善良的嘲笑太无能,对善良的鼓吹太无谓,对善良的伤害太无耻。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安放善良的位置,在那最柔软而不被触摸的地方。但现实的生活中,无耻的人有之,他们的作为让我们心寒;无谓的人更有之,他的作为让我们心烦(比如说那些自以为是的老师,他们自己看不起善良却向人贩卖善良,所以我常说,出门遇好为人师者,人生一大郁闷事);无能的人更是无数,这种人的作为让我们心痛:他们以伤害善良为代价,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或刚强,剥夺善良的空间来扩张他们利益或欲望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