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践行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一次让座的爱心,一次文明的礼让,都是城市文明的展示。从让座举止中能够看出你对文明的看法。文明的发展也在举手投足之中得以升华。文明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从让座开始,做到“礼让每一天”,把爱心和文明传递到每个角落。
【关键词】让座 文明 发展 建设 努力
在开始正文之前,请允许我问三个简单问题。您是否在公交车上接受过他人的帮助?您是否向帮助您的陌生人说声“谢谢”?您是否为公车上的文明瞬间感动?在我看来,其实要体现文明的方式很简单,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深刻透露出你对文明的认识。
据《温州商报》报道 8月24日在杭州192路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名年轻小伙因没有给抱孩子的女人让座而被其丈夫打耳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不让座行为和打人耳光孰是孰非上。大多数人觉得,应该把打人和让座区分开来看。因此许多人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说:让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打人则是法律问题,所以打人者一定要受到法律惩罚,不让座的人们,需要有社会舆论促使他们反省。前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说: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非照顾人士一般不会坐照顾专座,即使坐了,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主动起身让座,打耳光或被打耳光是一种社会公德缺失的折射和表征,引发的深思已逾越这个社会事件的本身!
我从这则新闻中感悟到:凡事不能只看单方面,小伙不让座也许另有隐情,打人男子盲目将愤怒施加在小伙身上,这与我们的文明背道而驰。打人男子用野蛮和武力对待他人这种野蛮的行为,是对社会秩序的践踏,对文明和理性的亵渎。”需要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让座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义务。往往许多人将让座夸大化、必须化。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乘客在公交车上要给他人让座,给他人让座并不是必须的,更不能强制逼迫别人给你让座。在公交车上主动为需要得到帮助的特殊乘客让座,只能说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美德,而并不是社会公德,不必将此加诸于整个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让座这是一种道德胁迫,更是道德暴力。没人让座,不会道德沦丧,只有先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而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只有道德缺失的地方才会如此重视道德,那些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滥用暴力的人,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