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2018/10/15 13:33:56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从全国唯一一所专门独立设置的医疗器械高等学校发展而来。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专门培养医疗器械、医药工程设备、食品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高级工程和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学院。具有理工医结合,以工为主,兼容管理的鲜明办学特色。素有 “中国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 ”的美誉。医疗器械与食品安全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六大学科群之一,医疗器械专业群列入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医疗器械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院现设 “生物医学工程 ”(含医用电子仪器和医学信息技术方向 )、 “医疗器械工程 ”(含精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临床工程和康复工程方向 )、“药物制剂 ”(制药技术与设备方向 )、 “医学影像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和“食品质量与安全 ”1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设置 “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 ”、 “医学生物流体力学及技术 ”和 “生物医学光学与视觉光学 ”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食品科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 “生物工程”工程硕士点。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学院已在精密医疗器械、生物系统热科学及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等研究领域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8 年开始招收医疗器械 MBA 。在校研究生达到 200 多人。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 3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王威琪教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著名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专家华泽钊教授担任学院首席教授。学院常年聘请大批医疗器械产业和医疗器械监管领域的专家、名师、劳模与学校共同进行应用性人才培养。学院所属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实验中心设有各类公共和专业实验室 20个,总面积达 4000平方米,实验设备固定资产 4000 万元。学院依托 “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精密医疗器械、生物系统热科学及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等研究领域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2005 年,“医疗器械工程”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科教育被列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同时获得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 2006 年,“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被列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的第一个。 2007 年,“医学工程与食品安全”被列为上海理工大学六大学科群之一,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医院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日本光电、德尔格等行业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为鼓励青年学子报考我院各个专业,立志成为医疗器械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院设立了高额奖学金, “微创励志 ”奖学金总资助额度达到 200万元人民币。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隽刻着学院发展的步步足迹。今后,学院的步子将会迈得更加踏实有力,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紧密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科交叉、人才积聚的综合优势,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学科。我们愿承担起生命守护神的社会重任,为中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组织架构图

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王威琪 (介绍)

首席教授:华泽钊 (介绍)

院务委员会

主   任:郦鸣阳(介绍) 江才妹(介绍)

副 主 任:刘宝林(介绍)

委   员:常兆华(介绍) 郑建立(介绍) 谢金平(介绍) 徐斐

历任领导

院   长:郦鸣阳

书   记:江才妹

现任领导:

行政院 长王威琪 院士
常务副院长刘宝林,教授
副,院,长常兆华,教授
郑建立,副教授
徐,斐,教授
党总支书   记刘宝林,教授
副 书 记谢金平

名誉院长

王威琪,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9年5月30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海门市。1961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现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工程技术分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信息分委主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家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超声分会副主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兼医疗器械分会副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发明协会副会长、仪器仪表学报副主编及其他十余种学术刊物编委、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会委员。他在医学超声和医学电子学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首创或优秀的成果,曾荣获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WFUMB)的Pioneer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教育部二、三等奖省部级奖10多项。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应邀担任东京工业大学等日本4所国立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学报(UMB)荣誉编委。主要成果:基于超声、心电、计算机的无创伤评估肺循环阻力系统,在无创伤检测血流速度上有两项发明创造,将现代理论(分形、数学形态提取、数量化理论、极点轨迹)首先引入围产医学,找到新参数对医用多普勒原理提出新解释,研制成国内首套超声血流速度校刻系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著作(合编)7本,发明专利2项,在国外作邀请报告30余次。

王威琪教授科研成果丰硕,他在医学超声学和医学电子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首创或优秀的成果,曾荣获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盟的Pioneer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其他委部省市级奖10多项。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著作(合编)7本,发明专利2项,在国外作邀请报告30余次。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起担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常委。

首席教授

华泽钊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首席教授

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80-1983年美国麻省工学院(MIT)健康科技中心访问学者;1983年由美国MIT回国后,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的低温生物医学研究室,开始了低温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1986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内首批“低温工程”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内开展最早的研究方向,他领导的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在国内独树一帜,已承担和完成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上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997)、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2项,省部级三等奖6项;专著《低温生物医学技术》获上海市教材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曾三次被评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劳动模范,2003年被评为全国首届教学名师。

东方学者

宋成利简介

宋成利教授199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得生物电子学硕士学位,同年获得英国政府海外研究奖学金赴英留学,2000年获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其后一直在苏格兰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医学院从事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的研究,历任博士后研究助理,荣誉讲师和研究员。2008年获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2009年6月回国任职于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主持教育部微创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

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创医疗器械,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其在微创外科上的应用,胃肠吻合器,射频消融器和内镜缝合器械,其中多项技术已获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宋教授的研究成果还多次获得国际医学科技界的奖励,包括欧洲内镜外科学会(EAES)最佳论文奖,科技进步奖提名两次,国际生物力学会(ISB)临床生物力学奖第二名等,并在国际一流科学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编英文专著一部。

刘宝林简介

1996 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1-2004 美国MSU及UA访问学者,从事低温生物、食品冷藏、医疗器械热科学的研究工作。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学者等。负责国家、省市级课题近 20 项,发表论文 100 多篇,参编著作 2 部。曾获上海市育才奖、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8年获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

医疗器械工程(专业群)

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研发用于医学诊断、治疗、人体功能辅助和卫生保健的医学仪器的一门交叉学科。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医学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医学信息系统的原理与设计等专业知识,并提供大量医学仪器与信息系统工程实践训练。培养的学生既能在医学仪器、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医学软件和信息系统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也能在更为宽广的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人体生理学、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C)、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影像物理学、医用仪器设计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电路和硬件描述语言、医学仪器嵌入式技术、 FPGA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医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用软件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医院应用集成技术等。

就业方向

可在医学仪器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行业相关研究机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及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

本专业下设 “医用电子仪器 ”、 “医学信息技术 ”2个专业方向。

医疗器械工程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医疗器械设计、研制、开发应用、医疗器械技术监督、质量认证等综合能力的医工结合、机电结合的复合型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电子学、光学、计算机、医学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精密医疗器械的系统设计方法,接受现代医疗器械技术及典型医疗器械应用的训练,能从事医疗器械开发、设计和研制、医疗器械技术监督、质量认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医疗器械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人体结构与解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人体生物力学、医用检验仪器、医用光学仪器、人体功能代行装置、假肢矫形器学、医院设备及器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疗器械电气安全管理学、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检测技术。

就业方向

从事医疗器械和康复器械的研制、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经营管理;各级医疗卫生系统从事医院临床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各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医疗器械的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各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从事产品检测等。

本专业下设 “精密医疗器械 ”、 “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 、“临床工程” 和“康复工程”等4个方向。

医学影像工程

专业介绍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X线CT、核医学成像装置(PET/SPECT)、磁共振成像(MRI)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医学影像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影像设备管理学、人体结构与解剖、医学影像物理学、放射测量与防护、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图像处理、PACS系统等。

就业方向

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设备科、核医学科;中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药物制剂(制药技术与设备)

专业介绍

医药工业的高速发展、药品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都对精密制药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以及检测验证和相应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的大环境下,为满足制药技术与设备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以制药基本理论和机电一体化知识为基础,培养既懂得制药原理和工艺,又精通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的社会紧缺人才。为制药设备设计加工、性能检测验证及药品安全生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为“制药技术与设备”。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测控技术,药剂设备概论,药物制剂机械设计,工业制剂学,制药化工原理,药品生产过程与控制,GMP与药剂设备验证,药事管理,UG软件应用,制药设备电器控制及PLC应用,中药制药新技术,药厂车间布置课程设计,药剂设备典型机构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制药设备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过程研究、开发以及相应控制、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如制药设备或化工机械研究院(所),药品及药剂设备的监管部门,医药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制药设备、医疗器械及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医院或制药企业等单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质量、安全与健康的关系。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保障人体的健康。本专业主要为食品企业、商检、海关、标准计量、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产品检验、科研院所等有关食品分析、检测与质量管理监督部门培养从事食品安全检验、食品品质控制与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经过四年培养,将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品质控制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及检验,质量管理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保鲜与冷藏链、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学、免疫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管理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流通、加工、进出口、卫生监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在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食品检验、食品品质控制与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下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2个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及工程技术为基础,从食品原料、加工、检验、贮藏到流通、消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冷冻冷藏和食品加工工程方面极具特色。主要培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科研开发、品质控制、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经过四年培养,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以及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本专业的实验培训和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传质传热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制冷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及设备、食品分析、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食品工程测控技术、食品工程专题报告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食品加工设备企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研发中心、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管理、研究和食品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工作。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