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500多名团员的民意调查中,有这么一个题目:你最佩服哪一位年轻人?统计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得票最多的不是驰名世界的体育健儿,也不是杂志上刊登了相片的改革家,而是一个去年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现在教高二语文的校团委副书记—仲爽。 瞧,仲爽又急匆匆地捧着教材来上课了。她,中溜个儿,身材匀格,圆圆的脸儿,乳白色的流行上衣,深蓝色的裤子,用小花手帕扎成一束的秀发和着“咔嚓,咔嚓”的皮鞋声左右晃动,给你一种干净、利索的印象。 她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但人们却说她会“偷懒”,而且还“懒”出名堂来了。 她的第一堂课,就宣布了她要新搞的一套:“我不愿当 ‘灌输家’,同学们也别再当‘文抄公’,每堂课的前半个钟头,大家自学,记下不懂之处;后巧分钟我来解答。
作文每周增加了两次,同学们互相交换看,并且自己动手改......。”她那甜脆的嗓音还没消失,课堂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家交头接耳,感到很好奇。她打着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嘴角流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说:“我先声明一下,并非本人懒惰、图省事,这样干效果到底如何,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自会清楚。” 不久以后,果然立竿见影!她教的几个班,语文成绩扶摇直上,超出其它班级的一大截。 “准是你向学生透露了试题,要不,哪能考得那么好?’’教导主任眨着一双笑眼打趣道。“主任,这玩笑开不得,名誉要紧!不信,您可去查查,要是这样,开除我算了!”她挺认真,高兴自己的这一套做法成功了。 过去,教导处规定,每周星期一下午用一节课读报,雷打不动,她竟敢违反这一规定。那一次,她双手按在讲台上,大声地对全班同学说:钟,不管有用没有用,,还要读45分“每周安排:一节课读报,不管和同学有没有关系,这不是形式主义吗?大家用这段时间交流学习经验文艺活动不是好吗?”